2016 默克肿瘤日会议回顾:聚焦头颈、结直肠癌精准治疗

2016-12-12 13:05 来源:丁香园 作者:
字体大小
- | +

11 月 12 日-13 日,2016 默克肿瘤日在首都北京隆重举行。会议关注了头颈部肿瘤、结直肠癌 2016 年的研究进展,来自内科、外科、放疗科等多个科室的专家学者齐聚一堂,思想的火花在这里碰撞,权威的视点在这里汇聚。让我们就本次会议呈现的最新进展、诊疗经验做一简要回顾。

多学科思维碰撞:2016 头颈肿瘤治疗进展

2016 默克肿瘤日头颈肿瘤专场吸引了来自全国头颈领域最顶级的专家,共同探讨领域进展。大会由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唐平章教授、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卢泰祥教授共同主持,并由默克全球医学部高级医学总监 Jean-Francois Gimonet 博士致欢迎辞。

卢太祥教授.jpg
大会联合主席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卢泰祥教授进行开幕致辞

Jean-Francois Gimonet 博士.jpg
默克全球医学部高级医学总监 Jean-Francois Gimonet 博士致欢迎辞

2016 年度回顾:头颈肿瘤领域新进展

会议伊始,福建省肿瘤医院的林少俊教授从同步放化疗、诱导化疗、免疫治疗等方面回顾了 2016 年局部晚期头颈部鳞状细胞癌(SCCHN)的研究进展。GORTEC 2007-01 研究中,对于 III/IV 期 N0-N2a(b) SCCHN 患者,西妥昔单抗+同期放化疗的强化疗法较西妥昔单抗+放疗在无进展生存期(PFS)、局部控制率、耐受性方面表现得更加优异。GORTEC 2007-02 研究证实,同期放化疗是 N2b/c-N3B SCCHN 的标准治疗,而多西他赛+顺铂+氟尿嘧啶(TPF)诱导化疗后行西妥昔单抗+放疗也不失为一种选择,这在 TTCC2007-01 研究中也得到了印证,无法手术的 SCCHN 使用多西他赛+顺铂+氟尿嘧啶(DCF)诱导化疗后分别选用顺铂+放疗或西妥昔单抗+放疗,结果表明这两组 3 年局部控制率均超 50%,总生存期均得到明显延长。此外,林教授还介绍了口腔癌术后辅助治疗研究以及免疫联合调强放疗(IMRT)即西妥昔单抗在 LA SCCHN 中的最新研究进展。

北京协和医院肿瘤内科白春梅教授回顾了 2016 年复发或转移性头颈鳞癌的研究进展。靶向治疗方面,2008 年 EXTREME 研究结果奠定了西妥昔单抗联合含铂化疗的一线治疗地位,此后西妥昔单抗一直是 NCCN 唯一一类推荐的分子靶向药物。而 LUX Head&Neck1 研究结果使得 Afatinib 成为二线治疗的一种选择,今年更新的年长患者的数据提示 Afatinib 的疗效与年龄并不相关。免疫治疗方面,2016 年是 PD-1/PD-L1 抑制剂取得突破性进展的一年。CheckMate-141、KEYNOTE-12 等研究确定了 PD-1/PD-L1 抑制剂等免疫制剂在晚期 SCCHN 的二线治疗地位,FDA 已经批准 Pembrolizumab、Nivolumab 用于含铂方案治疗失败后的复发/转移性 SCCHN ,而最新一版的 NCCN 指南也将免疫治疗写入了二线单药推荐方案。

会场图片.jpg
2016 默克肿瘤日头颈专场于 2016 年 11 月 13 日召开,现场座无虚席

专家视角:头颈肿瘤的综合治疗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的郭晔教授则从肿瘤免疫机制、生物标志物、免疫治疗相关评估标准、以及免疫联合策略的研究方向等进一步深挖头颈肿瘤免疫治疗中的一些值得注意的问题。PD-1/PD-L1 通路是产生免疫逃逸的主要途径,PD-1 的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发现,为复发/转移 SCCHN 带来了重要的解救治疗方案。目前头颈肿瘤免疫治疗 ORR 在 20% 左右,而肿瘤一旦缓解,则可获得很长的缓解时间,因此寻找具有疗效预测作用的生物标志物、精准筛选获益人群十分重要。郭教授详细介绍了 PD-L1 表达、突变负荷、错配基因修复等因素的预测能力,并提出单一的生物标志物或许无法准确预测疗效,而应多方面多因素考虑。对于免疫治疗的研究方向,郭教授提出传统治疗方式(如化疗、放疗)以及分子靶向治疗(尤其是西妥昔单抗),均已被证实具有免疫调节作用,与免疫治疗联合运用具有很充足的理论依据,值得在未来的免疫治疗研究中深入探讨。

中国鼻咽癌发病率为 60.6/10 万,占全球鼻咽癌发病率的 40%,来自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的赵充教授以「鼻咽癌的综合治疗」进行专题报告,从 NCCN 指南的演变开始,系统地阐述了局部晚期鼻咽癌临床诊治的发展以及目前面临的问题。从上世纪 80 年代迄今,放射治疗一直是鼻咽癌的重要治疗手段,随着放疗技术的革新,目前鼻咽癌的 5 年生存率可达 76.1%,然而,III~IV 期患者的生存率仍不尽人意。进入 IMRT 时代后,局晚期鼻咽癌综合治疗的主要目标是减少远处转移、降低治疗毒性。目前,局部晚期鼻咽癌没有标准治疗。NCCN 指南对于同步放化疗+辅助化疗、诱导化疗+同步放化疗、单纯同步放化疗的推荐级别分别为 IIa、III、IIb。此外,赵教授介绍了来自国内的一些 II 期临床研究,提示西妥昔单抗在鼻咽癌中也有很好的疗效并且毒性可控。

头颈肿瘤精准医疗全程管理

来自江苏省肿瘤医院的何侠教授介绍了靶向治疗在头颈肿瘤中应用的临床现状及展望。何教授指出,SCCHN 在治疗选择时需要考虑:最大程度的保留器官和保存功能、选用最佳联合治疗方案以提高远期局部控制率和生存期、关注毒副反应。靶向药物西妥昔单抗的出现,为头颈肿瘤的治疗提供了更多的选择,以更好地满足上述需求。同时,由于头颈部鳞癌异质性强、复发率高,因此在当前精准医学的大背景之下,探索新的分子标记物开发更多的靶向药物用于个体化治疗是势在必行。

最后一名讲者——来自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九人民医院的朱国培教授回顾了头颈鳞癌治疗的发展,并介绍了国内对头颈鳞癌综合治疗进行的探索和取得的成就。SCCHN 治疗模式是以根治性局部治疗为基础,联合化疗/靶向等全身治疗。目前最佳的 SCCHN 综合治疗模式是同期放化疗,而同期放化疗的最佳方案选择、诱导化疗的应用与否仍有争议。因此,朱教授认为 SCCHN 患者的管理目标是按风险分层,尔后给予患者不同强度的治疗,减少毒副反应,缓解口干及吞咽困难的症状并预防黏膜炎的发生,关注患者生存质量。无论是靶向治疗、诱导化疗、同步放化疗,均经历了一定的失败和成功。而保喉策略、调强放疗技术对器官的保护、患者生存治疗关怀、MDT 等理念的进步,也使得头颈鳞癌的综合治疗更为精细化、精准化。朱教授最后提到:事物的发展是从失败到成功的认知过程,只要保持我们的初心,保持恒心继续下去,头颈肿瘤领域一定会取得更大的进步。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的唐平章教授对大会进行了总结陈词,唐教授感谢了默克公司一直以来对搭建学术交流平台、推进多学科合作、传递领域进展方面的支持和努力。头颈肿瘤治疗任重道远,学术交流使得各个学科合作更加紧密,通过学术探讨互相学习,相信未来中国的头颈肿瘤治疗水平一定能处于世界先进水平。

唐平章教授.jpg
大会联合主席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唐平章教授进行会议总结

与此同时,默克肿瘤日的另一场精品学术会议聚焦结直肠癌领域,与会 150 名专家欢聚一堂,分享结直肠癌最新研究进展和诊疗经验,线上线下互动,精彩纷呈。

内外科专家齐聚一堂:共话结直肠癌精准治疗

会议开场浙江大学第二医院张苏展教授就《共同促进结直肠癌的精准治疗》进行了简短报告,为本次会议主题定下基调。张教授指出肿瘤的治疗已经进入精准医疗时代,同时强调 RAS 是目前 mCRC 唯一确定可以预测疗效的生物标志物,西妥昔单抗是 mCRC 目前唯一符合精准治疗的药物,根治性手术切除是 mCRC 患者获得潜在治愈的唯一机会。

张苏展教授.jpg
大会主席浙江大学第二医院张苏展教授做报告

内科专场:精准治疗新格局下结直肠癌内科治疗策略

内科专场开始,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瑞金医院张俊教授以《转移性结直肠癌的精准治疗新格局》为题做了主题报告。张教授指出,未来肿瘤临床研究的热点将体现在循证医学、转化医学、整合医学、个体化治疗、精准医疗五大方面。今后的发展趋势应是向策略与药物方向深入发展,覆盖领域更为精细且研究更深入。

第二位讲者,来自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周爱萍教授,围绕《聚焦左右:肿瘤部位对转移性结直肠癌临床治疗决策的影响》详细解读了解剖部位与结直肠癌预后的关系。周教授强调,肿瘤部位是结直肠癌的预后因素,决定了个体化治疗的临床决策。RAS 野生型左半 mCRC 患者,不论是以缩瘤还是延长生存期为目的,均应首选西妥昔单抗联合化疗治疗;右半 mCRC 患者预后较差,有效治疗方案有待进一步的研究,但西妥昔单抗联合化疗可为右半 mCRC 患者带来更好的缩瘤效果。

内科专场两位专家的精彩报告之后,由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沈琳教授主持,浙江大学邵逸夫医院潘宏铭教授、哈尔滨医科大学肿瘤医院张艳桥教授、郑州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杨树军教授、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唐勇教授围绕「精准医疗格局下结直肠癌患者的治疗策略」和「RAS 野生型右半结肠患者的治疗决策」进行了深入讨论,百家争鸣,为在场专家今后制定临床决策提供了很多非常好的指导性建议。

结直肠癌专场.jpg
结直肠癌专场座无虚席

外科专场:精准治疗新格局下结直肠癌外科治疗策略

在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蔡三军教授的开场白之后,来自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的许剑民教授做了《预测西妥昔单抗治疗结直肠癌肝转移疗效的生物标志物筛选:BELIFE 研究解读》的报告。许教授在报告中指出,全 RAS 野生型患者可从西妥昔单抗联合化疗治疗中显著获益,不论 BRAF 和 PI3KCA 基因突变状态如何,西妥昔单抗都能带来获益。构建分子预测模型可进一步明确对西妥昔单抗敏感的患者,有助于精准医疗的实施。

接着,来自北京大学肿瘤医院邢宝才教授报告了《结直肠癌肝转移:术前化疗反应性与外科治疗决策》:mCRC 术前化疗的重要性体现在其反应性映射了肿瘤生物学行为,有助于筛选可能经手术获益的患者。复发风险高、术前化疗进展的患者手术获益不大。达到可切除标准的患者,术前化疗有很好的反应性时,应该根据继续化疗是否能给带来手术后残余肝体积增加,来确定手术时机。

外科专场后的讨论环节,由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的陈功教授主持,浙江大学第二医院丁克峰教授、福建协和医院林小燕教授、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张卫教授从内科、外科不同的视角探讨了「如何优化结直肠癌肝转移的治疗」,从「积极适当的手术/局部治疗+有效地围手术期全身治疗」、「如何筛选适当的患者接受合适的治疗」、「如何了解/掌握肿瘤的生物学行为」三个层级逐步剖析 mCRC 肝转移的治疗手段。

TED Talk:精准治疗新格局下结直肠癌治疗新探索

TED 开始,来自中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刘静教授针对 mCRC 维持治疗进行了精彩的演讲:目前国内外认可的维持治疗是含奥沙利铂的诱导治疗和含伊立替康的诱导治疗。至于维持治疗的探索:抗 VEGF 的模式逐渐成熟,需警惕耐药发生;抗 EGFR 的维持治疗仍需探索,道阻且长;生物标志物指导下的人群富集是突破瓶颈的关键。

紧接着是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的赵宏教授带来的《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靶向治疗人群的筛选》: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在新辅助治疗或转化治疗中加用靶向药物可使患者获益,新辅助治疗在预后较差或复发风险较高的患者中获益明显,但目前尚无统一评估患者预后和复发风险的标准。转化治疗在筛选合适的靶向人群时,需要考虑众多因素包括肿瘤特征、患者特征、患者偏好等。

最后会议在热烈的氛围下圆满落幕,沈琳教授在会议结束时总结:「非常感谢默克公司提供这么好的平台,今天我们一起讨论了结直肠癌精准治疗指导下临床决策的制定,相信大家肯定都有所收获;同时在今后结直肠癌的探索中,我们需要关注术后复发和早期复发的原因,甄别出容易复发转移的患者让其免于手术治疗,优化术前治疗让其免于早期复发转移。以前我们总是炒欧美的冷饭,而现在有越来越多的中国研究和中国数据指导改进临床实践,可以为患者提供准确、最佳的治疗。」

沈琳教授.jpg
大会主席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沈琳教授做会议总结

参会专家纷纷表示本次会议收获颇丰,期待类似会议今后能每年定期召开,我们明年默克肿瘤日再见!

编辑: 滕翔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丁香园”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丁香园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丁香园”。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同时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