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方携手中国创新 疼痛与神经调控创新科研项目启动

2016-12-22 12:45 来源:丁香园 作者:
字体大小
- | +

12 月 1 日,为期 3 天的第一届中国脊柱疼痛介入与微创外科学术会议在上海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顺利召开,众多脊柱外科与疼痛科的专家教授济济一堂,围绕脊柱疾患管理深入探讨,为学术界呈现了一场饕餮盛宴!

作为本次会议的关键一环,「中国疼痛与神经调控创新科研项目」的启动最引人瞩目,丁香园非常荣幸地与中国医学基金会、中国医师协会疼痛分会、疼痛/神经调控等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一起见证了这历史性的时刻。

569895474163460201.jpg

该项目由中国医学基金会牵头,在中国医师协会疼痛分会、北京领创医谷集团、重庆涪商资本、天弘基金等多方通力协作下成立,旨在为中国疼痛管理及神经调控领域医疗器械技术创新搭建研产销一体化的孵化平台。

中国医学基金会监事长秦肖娜女士在项目启动仪式上就项目背景做了简要介绍。

497291152082260336.jpg

中国医学基金会成立于 1987 年,在国家民政部登记,由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业务主管,始终坚持以「弘扬公益精神,致力于我国人民健康水平的提高,促进我国医药卫生事业的发展」为宗旨。近年来,以恶性肿瘤、脊柱疾患为代表的疼痛疾病越来越高发,引发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为致力于攻克疼痛治疗领域难题,改善人民生活质量,中国医学基金会牵头发起了该项目。

中国医师协会疼痛科医师分会张达颖副会长就项目立意及执行计划做了详细介绍。

321929167750638364.jpg

目前,我国的疼痛管理从单纯药物镇痛发展到了以神经调控和微创介入为代表的多模式镇痛,但与国外的镇痛水平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我国的临床医师「有想法,没办法」。临床医师在诊疗过程中针对临床问题会产生许多的创新治疗理念,但由于缺乏科研,产品设计以及资本支持,创新技术无法转化。因此亟需一个平台,把创新理念转化为可应用于临床的技术,并实现产业化,以更好的服务于临床,摆脱 「有想法,没办法」的束缚。

国家「十三五」规划明确指出先进的医疗器械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产业,是我国大力发展和培育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点领域。习近平主席对医疗科技的创新和发展做出了重要指示,在「十三五」期间,我国将继续大力推进医学设备核心部件、关键技术的开发、中高端产品的研制,培育具有较强自主创新能力的骨干企业,提高设备的国产化水平,提高我国医疗器械行业的国际竞争力。这为我国自主医疗器械生产和创新创造了巨大的发展空间。

因此,基金会、协会与北京领创医谷集团共同启动了「中国疼痛与神经调控创新科研项目」:在疼痛管理与神经调控领域,面向临床医生征集创新技术(包括并不限于微创介入技术,神经调控技术,鞘内镇痛技术),组建项目专家组审核评估,每年筛选出 3~5 个具有重大临床意义的创新项目,对入选项目根据技术创新及临床需求程度,给予技术创新者 10~15 万人民币个人奖励基金。随后通过北京领创医谷研-产-销平台,实现创新技术的临床转化。

最后,北京领创医谷总经理徐天睿发表了对该项目的展望。

北京领创医谷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是中关村医学工程转化中心以及重庆两江新区高新技术企业,专注于中国疼痛与神经调控领域医疗器械与耗材研产销产业链建设。与北京大学韩济生院士团队,天津医科大学生物材料顾汉卿教授团队,上海交大机械工程王成焘教授团队形成研发战略合作,在重庆两江新区建立生产基地并享受中关村以及重庆两江新区医疗器械注册特殊政策,并已获得重庆涪商集团以及天弘基金数千万元 A 轮投资,集聚临床、研发、生产、注册、营销、资本等各方面产业化基因。北京领创医谷大力推动本项目,并捐赠 100 万元用于项目一期启动。

徐天睿总经理表示:在欧美已经形成了临床-产业-资本结合的模式,快速推动最新研发成果实现转化,而在中国,这种模式还未成熟。「中国疼痛与神经调控创新科研项目」就是希望率先在疼痛与神经调控领域摸索并建立创新技术转化模式,鼓励医学工作者发挥专业优势,针对临床需求,突破技术壁垒、不断创新,并通过北京领创集团在研发,注册,生产,营销,资金等方面的资源实现技术转化,最终研发并制造成高品质的医疗器械及相关设备和耗材供临床使用,从而推动中国医学技术快速向前发展。

北京领创集团希望与中国医学基金会以及广大临床医生携手合作,为发展中国创新医疗技术做出贡献!

编辑: 陈曦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丁香园”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丁香园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丁香园”。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同时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