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华医学会、中华医学会病理学分会主办的中华医学会病理学分会第三十次学术会议暨第十四届病理年会于 8 月 22 日在上海世博中心隆重举行。作为中国病理学界规格最高、影响力最广的年度学术盛会,本次大会集结了来自国内外的顶尖病理学者、院士以及临床专家,紧扣病理学最新研究成果、聚焦人工智能时代下的病理学科发展前沿话题、促进协作交流与行业创新。
病理年会期间,病理全流程解决方案专家徕卡生物科技(以下简称「徕卡」)宣布发布其新一代数字化病理流水线。该流水线通过搭载新一代智能化机械臂,将染封和数字扫描两大独立系统无缝衔接,整合病理诊断中的样本染色、封片、扫描三大环节,实现全自动、高效、24 小时无间断运转的工作流,减轻了病理医师的工作量。同时,其领先的数字化和自动化技术可提高病理制片的标准化和病理诊断的速度,有效减少人为差错和主观因素对诊断结果的影响,为患者的个体化治疗提供新支持。
徕卡生物科技中国总经理管芸芸在发布会上表示:「从光学和精密仪器制造领域起步,到全球第一台组织切片的诞生,再到成为病理全流程解决方案专家,在这条逾百年的发展长河中,徕卡始终致力于为全球的病理从业人员提供优质的产品和服务。每一次在技术创新上的突破,都是为了让我们的解决方案精益求精,更加契合中国病理科的临床需求。未来,徕卡将一如既往将全球创新与本土需求深度融合,为中国病理学科向数智化转型升级贡献力量。」
数字化赋能,破解病理医师紧缺难题
病理诊断通过直接基于病变组织的微观特征来揭示疾病的本质,从而进一步指导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因此被称为肿瘤诊断「金标准」,在癌症治疗中的作用尤为凸显。
然而,我国病理医师却长期处于短缺且分布不均的现状。根据 2023 年发布的数据,中国注册病理医师(含执业及助理医师)约为 1.7 万人,而与此同时,中国医院床位数却在持续增加,截至 2023 年底已超过 1100 万张。依据《病理科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中「每 100 张病床需配置 1–2 名病理医师」的标准,全国病理医师需求量应在 11 万 –22 万人之间,现实情况与人才需求相比,缺口十分明显。
在这种背景下,病理科医师的工作量普遍负荷超载,且大部分医院病理科室人工操作步骤繁多,数字化、自动化程度低,难以满足临床病例不断增长的迫切需求。数字化智慧病理的发展有望缓解这一矛盾,通过全自动设备接管组织切片染色、封片、转移、扫描等耗时环节,帮助提升病理科室的工作效率,减少医生在重复性操作上的投入,让他们将更多精力集中于病理诊断和医疗决策,从而改善整体医疗服务质量。
「染-封-扫」一体,助力病理科数智化转型
数字化病理流水线是徕卡为满足中国临床数字化需求的又一创新实践,通过自动化集成技术,搭载高精度 6 轴机械臂,将染色封片工作站与数字扫描两大独立产品从原有的人工确认、衔接,转变成为自主判定、执行,从而精确把握各阶段的时效特性,减少客观人为因素的影响,助力病理科实现从染色到封片再到扫描全流程 24 小时无需人员值守的标准化流水线。
百年匠心沉淀,创新与时俱进。徕卡生物科技将病理前沿技术与百年光学成像优势创新结合,扩大数字化病理解决方案的协同效应。高清恒定染色及双封片通道技术,在确保染色质量及效率的同时,又能有效缓解病理科繁重的工作。独有的 40 倍定制物镜,采用实时对焦和色彩校正技术,32 秒可得高质量图像,真实还原镜下色彩。智能视觉识别系统更是实现了高分辨率相机实时拍摄和智能识别机器运转状态的功能,加速病理科向数智化转型,赋能医院数字化整体建设,并对未来人工智能技术在肿瘤精准诊断的广泛应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 完 #
【关于徕卡生物科技】
徕卡生物科技百年来扎根病理领域,积极探索前沿技术,敏锐洞察客户需求。从样本制备、免疫组化染色到数字病理,徕卡生物科技拥有病理学诊断与科学研究的全流程解决方案,提供创新的自动化设备,多种空间原位染色解决方案,优质的玻片扫描及图像分析管理系统,服务于临床、科研、医药、生物等众多领域,始终以「推进肿瘤诊断,改善生命质量」为使命,不断创新完善病理诊断方案,致力于提供更快速精准的诊断结果,守护肿瘤患者生命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