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降压时代,高质量降压路在何方?

2022-11-18 17:38 来源:丁香园 作者:
字体大小
- | +

7.jpg

近期,Journal of Hypertension 上发表了 SPRINT 研究的一项事后分析[1],发现二氢吡啶类 CCB 可降低随访间血压变异性(visit-to-visit BPV,vvBPV)约 2 mmHg,由于 vvBPV 升高可导致心血管事件风险增高和预后不佳的严重后果,该研究再次将血压变异性(BPV)的问题引入讨论热点。2022 年 5 月 17 日是第 18 个「世界高血压日」,同时 5 月也是「血压测量月」,今天我们特邀中国高血压联盟主席王继光教授来讲一讲高质量降压需要注意哪些方面。


8.jpg

王继光 教授

●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高血压科主任

● 上海市高血压研究所所长

● 中国高血压联盟(CHL)主席

● 亚太高血压学会(APSH)前主席

● 亚洲动脉学会(POA)前主席


SPRINT 最新分析的启示:
强化降压达标更要关注血压变异性


王教授指出降压达标仍是目前我国高血压治疗的首要目标,我国目前推荐的血压目标是 < 140/90 mmHg,如患者可耐受而且没有副作用或者不良反应,可以把血压进一步降到 130/80 mmHg 甚至更低,有效预防心血管事件的作用会更强。然而,高血压管理除了血压值可能还需关注其他方面。


比如,本次 SPRINT 事后分析研究的结果就提示我们,无论降压目标值是 120 mmHg(强化治疗组)还是 140 mmHg(标准治疗组),如果患者血压水平波动较大,不够稳定,还是有可能导致患者出现不良心血管结局。也就是说要在血压达标的基础上做到高质量降压,除了关注血压下降的幅度,还需要关注降压治疗的稳定性,也就是 BPV。此外,当降压治疗的目标值更低时,BPV 可能也会增大,因为强化降压需要使用的降压药物可能会增加,从而导致影响 BPV 的因素增多,如果药物的降压作用不够稳定,则可能出现血压波动性增大的问题。


关注血压变异性
实现高质量血压控制


对 BPV 的关注由来已久,2010 年在 LANCET 发表的荟萃分析显示,收缩压变异性可独立于平均血压值预测卒中事件的风险[2]。2016 年在 BMJ 发表的一篇荟萃分析也显示,随访间收缩压变异性每增加 1 个单位( 1 个单位指 1 个标准差或 1 个残余标准差或 1 个独立于均值的差异等)将引起全因死亡风险增加约 15%,心血管疾病死亡风险增加 18%,心血管事件风险增加 18%[3]。ASCOT 研究最近也发表了其 21 年随访的结果[4],发现血压变异性每升高 5 mmHg,卒中风险增加 21%,进一步证实了血压水平和血压变异性均是卒中的危险因素。


王教授强调,结合大量临床研究证据,我们可以看出降压治疗的稳定性对高质量血压管理的重要性,而降压稳定性可以通过 BPV 来进行评估。BPV 是一个很大的概念,主要分两大类,如图 1,一种是心动周期间或 1 天里面多次测量之间的短时变异,这类短时 BPV 更多反映的是机体生理或病理调节所带来的血压变化。另一种是日间和随访间的 BPV,在很大程度反映中、长期血压变异性。vvBPV 主要反映长期血压变异性,主要受到药物、季节等因素影响,更多体现的是长期降压治疗的效果。长效降压药物,如作用时间能够覆盖 24h,相较于短效降压药物,将有助于减少血压波动,降低血压变异性。


9.jpg

图 1 血压变异性分类和影响因素[5]


关注血压变异性,从血压测量开始


目前量化 BPV 的方法有很多种。通常以多次血压测量的标准差(SD)、变异系数(CV)等来表示血压随时间推移所发生的变异,对于 BPV 异常范围也还没有统一的诊断标准[6]


以下方法可以帮助我们评估 BPV[7]

01 在诊室测量血压时,可以多次测量血压,评估 BPV;在日常诊治工作中,我们可以对比治疗前后这种 BPV 的变化, 观察降压治疗对血压变异的影响。

02 充分利用患者的家庭自测血压,鼓励患者规律地监测血压,以便评估血压变异情况。

03 利用新型的血压计,甚至一些血压管理软件等,也可以评估患者在一段时间的 BPV。


正值 5 月血压监测月,王教授呼吁,临床医生应鼓励患者长期坚持服用降压药物,定期监测血压,密切关注 BPV,更高质量地管理好自己的血压,确保血压长期稳定。


*本文仅供医疗卫生等专业人士参考


参考文献:

[1]. de Havenon A, Petersen N, Wolcott Z, et al. Effect of dihydropyridine calcium channel blockers on blood pressure variability in the SPRINT trial: a treatment effects approach. J Hypertens. 2022;40(3):462-469.

[2]. Webb AJ, et al. Effects of antihypertensive-drug class on interindividual variation in blood pressure and risk of stroke: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Lancet. 2010 Mar 13;375(9718):906-15.

[3]. Stevens SL, et al. Blood pressure variability and cardiovascular disease: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BMJ. 2016 Aug 9;354:i4098.

[4]. Whiteley William N, et al. Long-Term Incidence of Stroke and Dementia in ASCOT.[J] .Stroke, 2021, 52: 3088-3096. 

[5]. Parati G, et al. Assessment and management of blood-pressure variability. Nat Rev Cardiol. 2013 Mar;10(3):143-55. 

[6]. 迟相林,等. 血压变异性研究中的几个疑点和难点认识[J]. 中华高血压杂志, 2016, 24(12):6.

[7]. 王继光. 血压变异的临床意义[J]. 心血管病学进展, 2011, 32(1):3.


编辑: 李婷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丁香园”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丁香园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丁香园”。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同时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Ap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