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晓萍教授:药师在慢病管理中的作用

2022-08-09 20:28 作者:
字体大小
- | +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 60 岁及以上人口为 2.64 亿,占比 18.7%。由于人口老龄化及疾病谱变化等因素,慢病患者用药需求日益增加。作为沈阳西部区域医疗卫生服务中心,沈阳医学院附属中心医院(以下简称「中心医院」)一直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不断提升医疗卫生服务质量。如何以患者为中心,发挥药学服务在慢病管理中的价值,中心医院药剂科主任王晓萍教授在接受本刊采访中,分享了她多年的药学服务工作经验,以期为更多百姓提供优质、高效的药事服务。

12.jpg

临床药师在慢病管理中的作用

一、长期处方管理

2021 年《长期处方管理规范(试行)》公布,规范明确了长期处方定义、适用范围,提出治疗慢性病的一般常用药品可开具长期处方,满足慢性病患者的长期用药需求。为提高医疗质量和保障医疗安全,王晓萍教授强调,药师需对长期处方进行审核,并对患者进行用药指导,发放用药教育材料。不具备条件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当由医联体内上级医院的药师通过互联网远程进行处方审核或提供用药指导服务。在审核长期处方、提供咨询服务、调剂药品工作时,如发现药物治疗相关问题或患者存在用药安全隐患,需要进行长期处方调整,药物重整等干预。

二、药师在多学科协作诊疗(MDT)模式中的作用

MDT 模式中药剂科应如何与其他科室互相配合,保持高效协作?王晓萍教授以癌痛控制为例,药师可以通过参与查房会诊、用药咨询以及药物不良反应监测,帮助患者提高用药依从性和改善生活质量。王晓萍教授进一步介绍药师可通过开展药物治疗管理,为患者提供精细化的药学服务,引入个体化用药方案,注重化疗的药学监护,提供个性化的用药教育等加入 MDT 团队。

王晓萍教授认为我国临床药学发展目前仍处于初级阶段,尤其肿瘤 MDT 模式下药学的切入点和工作模式仍有待进一步探索,但随着 MDT 的不断开展,信息化技术的支持,王晓萍教授坚信药学定能成为 MDT 模式下不可或缺的一份子,与各学科形成优势互补,最大限度发挥学科优势,共同为患者制定合理的个体化综合诊疗方案,更好的服务于每位患者。

三、科普宣教,药师在行动

王晓萍教授告诉我们,由于新冠疫情爆发,为配合疫情防控要求,中心医院健康宣教活动一改以往以举办大型健康义诊活动为主的形式,从细节上下功夫。药剂科为糖尿病患者开展了线上直播,举办「糖尿病饮食,健康饮食是吃出来的」、「糖尿病关怀教育之血糖监测」等科普讲座,为糖友们讲解正确的饮食指导,血糖仪的正确使用方式和正确用药,并在线为糖尿病患者答疑解惑。另外还通过小视频等形式在新媒体上宣传糖尿病用药知识、疫情防控注意事项、药物间相互作用、降糖药服用时间等。王晓萍教授认为利用网络等新媒体开展患者宣教,更有助于糖尿病患者在特殊时期做好血糖管理,消除错误观念,确立正确生活方式,提高生活质量。

四、药师在合理用药方面将发挥更大作用

沈阳医学院附属中心医院 2021 年接待慢病患者将近 20 万,同时由于新冠防控需要,还承担了部分其他医院的慢病患者。药剂科如何助力慢病患者科学规范用药?王晓萍教授认为,在慢病管理过程中,药师相对医生拥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与患者深入交流,完成患者教育。另外,由于糖尿病患者服药种类多、频次高,容易对用药存在抵触心理。药师可协助针对病因精准施药,控制血糖,避免并发症的同时,降低患者用药负担。复方制剂具有强效、安全性好、使用方便、依从性好、高性价比等优势,未来或能成为糖尿病精准管理的重要抓手。

临床药师还可与医生就集采药物的临床疗效进行沟通,在这个过程中,医生能更深入的了解药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作为药学服务的主体,未来药师也将在保障合理用药,开展合理医保控费,提高医疗质量等方面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医院如何做好慢病管理?

一、DRG 支付改革促药学管理升级

药剂科作为医院的三大支柱之一,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给药学既带来机遇,也带来挑战。医院药学如何顺势而为,积极转型,是每个医院管理者以及药学带头人应该深入思考的问题。中心医院在全市首先开展了临床药师下临床及药物咨询服务工作,目前医院拥有 7 名专职临床药师,在门诊、病房开展处方和医嘱点评、查房会诊、疑难病例讨论、药历等工作,为患者和临床提供药品信息、抗菌药物、合理用药、不良反应等指导,以及各种监测网的上报、抗菌药物动态监测和超常预警等工作。

中心医院是沈阳市第一家全病例上传的试点医院,从 2016 年开始,运营六年取得显著成效。回顾发展历程,王晓萍教授有感而发,DRG 实施之前虽然医院的规模不断扩大,但学科发展和质控却停滞不前,DRG 实施以后,通过改进诊疗流程,加强质量控制,不仅合理用药情况改善,员工绩效,医院纯收入,流动资金和运营管理也得到了明显改善。

取得丰硕成果的背后,是医院认真落实国家医改政策,将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中合理用药相关内容作为医院管理的重要指标。王晓萍教授介绍了中心医院建立常态化、制度化、精细化的合理用药管理制度的一些经验:一是建立工作目标,如能口服不肌注,能肌注不输液,不超常规用药。二是坚持选用国家基本药物,以国家组织集中采购中选药品以及国家医保目录药品为重点。三是加强处方审核力度,重点针对处方的合理性、规范性,所有处方经审核后方可进入货架和调配环节。四是每季度开展一次国家重点监控药品使用情况,「双十排名」药品以及抗菌药物使用情况的总结,并对全院处方点评结果通报。五将药物合理使用纳入临床医师绩效考核指标体系。

具体到药剂科,首先药师可以定期培训全院医护人员,提高合理用药水平。其次明确药师为处方审核的第一人。再次利用网络信息技术加强合理用药监控,定期收集院内药品不良反应及药害事件并及时上报。王晓萍教授特别介绍了中心医院每两月开展一次的药学简讯,学习国家相关政策文件,掌握药物不良反应。此外严格落实药品「双十」制度,每个月对处方的合理性、安全性、有效性和经济性进行点评,同时在医院网站进行公示,同时医保科、医务科协同开展智能监控,促进医院合理用药更透明。

新医改形势下,作为合理用药的考核者,临床药师通过处方点评,医嘱用药预警,出院医嘱点评,形成最终的考核意见,再通过奖惩构成整套的合理用药考核评价体系,提高医院整体的用药水平。出院后可借助互联网信息化手段,知道个体化用药并评估患者对药物使用的掌握情况。通过提供前、中、后全流的闭环管理,不断提升服务效率,助力 DRG 付费工作实施,从而建设真正专业的临床药学团队。

二、加强药学团队建设,贯通百姓合理用药「最后一厘米」

随着医改的深入,药学人员队伍结构正在经历着深刻变革,药师不再是机械的发药工,而是由「以药品为中心」转变为「以患者为中心」,从「以保障药品供应为中心」转变为「以保障临床合理用药为中心」,从辅助人员角色转变为医疗团队中的重要人物,肩负起患者合理用药的重任,成为百姓安全用药的「守门人」。

对于如何加强药师服务体系建设,为百姓用药安全保驾护航,让药学服务变得更加有温度这个问题,王晓萍教授有自己的独到见解,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一高等教育临床药学人才培养要提升,二药师服务能力和水平要提高,三临床药师解决临床问题的能力要提升,四科研创新要突破。此外也存在一些挑战,例如药学服务区域发展不充分、不平衡问题依然突出;基层和地市级医院药师队伍和服务能力比较薄弱;每万人口药师人数仅为 7.73 人(低于发达国家和很多发展中国家)。因此要贯通百姓合理用药「最后一厘米」,首当其冲就是要加强药师队伍培养和服务能力的提升。未来药师需要从两个维度发挥自己的价值和作用:第一要协助医生选对药,第二要指导患者吃好药。

对于药师如何做好患者安全用药的「守门人」?王晓萍教授认为要把好门,首先要有人守门,然后还要有足够的能力守好门。要实现这个目标,医疗机构需要严格落实临床药师管理制度,按照规定配备临床药师,重视药师队伍建设,完善年轻药师培养培训,保障并逐步提高药师待遇,吸引优秀药学人才,稳定药师队伍,建立以临床需求为导向、符合药事服务特点的绩效考核制度。

编辑: 孔宇森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丁香园”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丁香园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丁香园”。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同时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近期热门文章
  • Ap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