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读懂中性 pH 腹透液如何保护残余肾功能

2022-06-27 11:46 来源:丁香园 作者:
字体大小
- | +

残余肾功能(Residual renal function,RRF)是指终末期肾病患者肾脏尚存部分滤过及内分泌功能。对于透析患者来说,即使是少量存在的 RRF 也有利于机体合成分泌促红细胞生成素、活性维生素 D3 等,有利于患者维持血红蛋白水平、钙磷代谢以及机体容量的平衡。因此,RRF 是影响腹膜透析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CANUSA 研究表明,对于透析患者而言,残余肾小球滤过率每增加 5 L(wk/ 1.73 m2),腹透患者的死亡率降低 12%;若每天尿量增加 250 mL,则死亡率可降低 36%[1]。临床上,RRF 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如原发病、容量负荷、微炎症状态及氧化应激情况、透析处方的选择等。

研究证据表明,新型的中性 pH、低葡萄糖降解产物(Glucose degradation products,GDPs)腹膜透析液生物相容性更好,在保护 RRF 方面可能优于传统腹膜透析液,从而改善患者的临床预后[2]。早在 2004 年,在 86 例腹膜透析患者中进行的一项随机交叉试验显示,在 12 周的时间内,用中性 pH、低 GDPs 腹透液代替原先的传统腹透液,患者肾尿素和肌酐清除率上有所增加[3]。随后,在韩国进行的一项大型、回顾性、观察性队列研究表明,中性 pH、低 GDPs 腹透液的患者相较于使用传统腹透液的患者生存率更高[4]

1、中性 pH 腹透液影响 RRF 的临床研究证据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证实中性 pH、低 GDPs 保护患者 RRF 以及尿量的优势。balANZ 试验是一项多中心、多国家参与,同时也是迄今为止研究中性 pH、低 GDPs 腹透液最大的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RCT)[5]。该研究纳入 185 例腹透患者,随访 24 个月,观察中性 pH、低 GDPs 腹透液与传统腹透液的有效性及安全性。结果显示,中性 pH、低 GDPs 腹透液与传统腹透液相比,第 12 月末及第 24 月 末在 RRF 的丧失和 24 h 尿量方面未发现明显差异;但中性 pH、低 GDPs 腹透液组发生无尿的患者更少(7% vs. 20%),且发展至无尿所需时间较长(中位时间 492 d vs. 323 d)。2018 年,Cho Y 等人针对中性 pH、低 GDPs 腹透液对 RRF 的影响进行了一项 Meta 分析,纳入 15 个临床研究、共 835 例腹膜透析患者,随访时间为 3 个月至 3 年不等[2]。研究表明使用中性 pH、低 GDPs 腹透液患者的尿量明显多于使用传统腹透液的患者。另外,随访时间超过 12 个月时,中性 pH 腹透液可以更好地保护患者 RRF,而 < 12 个月时,两组间 RRF 的丧失无明显差异。Seo 等人发表的关于中性 pH 腹透液对 RRF 影响的综述再次印证了这一结论[2],即当疗程超过 12 个月时,随着时间的延长,中性 pH 腹透液显示出保护 RRF 的作用更加明显。但目前使用中性 pH 腹透液时间超过 3 年的临床研究还较少,长时间使用中性 pH 腹透液是否能对 RRF 起到保护作用仍需更多设计优良的临床研究来加以验证。

2、中性 pH 腹透液保护 RRF 的可能机制

中性 pH 腹透液有利于保护 RRF 的一个可能潜在机制在于减少了腹腔内 GDPs 的吸收,使得 GDPs 的全身负荷减少。GDPs 已被证明具有直接的促炎症、促凋亡和促氧化作用,因此具有肾毒性[6]。而中性 pH 腹透液相对于传统腹透液一个重要的区别就在于 GDPs 的减少,对肾脏的毒性作用相应减少。

也有学者认为,中性 pH 腹透液保护 RRF 是因为降低了腹膜炎的风险。但由于中性 pH 腹透液降低腹膜炎风险的结论尚未得到临床 RCT 研究的统一验证,因此该机制也有待于进一步论证。

综上,中性 pH、低 GDPs 腹透液保护 RRF 在临床上已得到了充分的验证。2020 年,ISPD 指南已指出使用中性、低 GDPs 腹透液可作为保护 RRF 和尿量的选择(1A 级)[7]


参考文献:

[1]. JOANNE M. BARGMAN,* KEVIN E. THORPE,† and DAVID N. CHURCHILL Relative Contribution of Residual Renal Function and Peritoneal Clearance to Adequacy of Dialysis: A Reanalysis of the CANUSA Study.J Am Soc Nephrol 12: 2158–2162, 2001.

[2]. Htay H, Johnson DW, Wiggins KJ, et al.Biocompatible dialysis fluids for peritoneal dialysis. Cochrane Database Syst Rev. 2018;10(10):CD007554.

[3]. Williams JD, Topley N, Craig KJ, Mackenzie RK, Pischetsrieder M, Lage C,Passlick-DeetjenJ;EuroBalanceTrialGroup:TheEuro-BalanceTrial: The effect of a new biocompatible peritoneal dialysis fluid (balance) on the peritoneal membrane. Kidney Int 66: 408–418, 2004.

[4]. Ho Yung Lee, Hoon Young Choi, Hyeong Cheon Park, et al. Changing prescribing practice in CAPD patients in Korea: increased utilization of low GDP solutions improves patient outcome. Nephrol Dial Transplant2006 Oct;21(10):2893 - 9.

[5]. Johnson DW, Brown FG, Clarke M,et al.Effects of Biocompatible versus standard fluid on peritoneal dialysis outcomes. J Am Soc Nephrol. 2012;23(6):1097 - 107.

[6]. S. Müller-Krebs* , L. P. Kihm* , B. Zeier* , M. L. Gross,et al Renal toxicity mediated by glucose degradation products in a rat model of advanced renal failure. European Journal of Clinical Investigation Vol 38.

[7]. Edwina A Brown, Peter G Blake, Neil Boudville, et al. 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Peritoneal Dialysis practice recommendations: Prescribing high-quality goal-directed peritoneal dialysis. Peritoneal Dialysis International1 - 10.

编辑: 李淑芬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丁香园”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丁香园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丁香园”。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同时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