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 在国家政策的呼吁、支持和引导下, 我国医疗机构医学创新转化工作取得进一步突破性成果, 部分标杆医院已探索出一条适合医疗机构的医学创新转化路径, 医生和医疗机构在医学创新过程中的价值逐步得到验证和强化。为进一步赋能医疗机构科技创新成果转化, 引领国内医学创新发展和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 在国家卫生健康委医药卫生科技发展研究中心指导下, 中国医学创新联盟联合健康界、北京康卫医创科技有限公司共同启动「医疗机构科技创新成果转化赋能计划」项目。石药集团对该项目提供了支持。
3 月 26 日下午, 本项目会议「医疗机构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工作研讨会」在北京盛大召开, 全国 10 多个省市地区的 30 多家医院、高校/科研院所等机构 130 多位专家线下线上参会, 会议重点讨论医院科技创新转化生态体系的构建和加强成果转化队伍能力的建设, 切实推动医学科技成果转化落地, 并隆重成立《医疗机构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共识及指引》(下称「共识及指引」) 编撰专家委员会, 正式启动相关工作。
探索医疗机构科技创新成果转化路径势在必行
国家卫生健康委医药卫生科技发展研究中心吕凌副主任主持了会议开幕式, 国家卫生健康委医药卫生科技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郑忠伟、中国科学院葛均波院士, 健康界创始人赵红女士和石药集团代表张向辉等向大会致辞。
郑忠伟主任在致辞中指出, 高水平医疗机构应该努力成为科技创新的源头和策源地, 成为科技创新的集合体, 成为科技创新的验证场, 成为科技创新的成果库, 成为科技创新的推广者, 成为科技创新的受益者。他强调, 通过聚焦医疗机构科技创新及成果转化, 加强专业人才队伍建设, 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水平, 创造条件促进高水平医疗机构成为「医疗机构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中心」, 积极推动我国医学科技创新成果转化高水平快速发展。
作为中国医学创新联盟发起人, 葛均波院士表示, 在总结五年来中国医学创新联盟的创新转化工作基础上, 在新的政策要求和创新环境下, 总结经验, 梳理案例, 把实践服务凝练成系统性、体系性的价值输出势在必行。他希望联盟能和众专家一起, 共同探寻医学科技成果转化问题解决的新思路、新举措和新路径, 为医疗机构的创新工作带来新方向和新启示, 为健康中国建设提供科技支撑。
赵红认为, 站在现在这个时间节点, 面向未来五年, 希望把合力凝成共识, 把个案聚成指引, 在各位专家的支持下共同制定医疗机构科技创新成果共识和工作指引, 共享联盟医学创新成果转化全链条资源, 真正形成深度融合的医学创新共生体系。
张向辉则表示, 在国家政策导向较好、医院成果储备相当, 医生等转化主体的热情高涨时期, 政府、产业和资本对于医学创新项目的需求巨大, 医疗器械国产替代和产业资本等迫切需要国内创新成果的转化, 而医疗机构在开展医学创新与成果转化工作过程中的重点和难点是各位同道展示专业担当的时机。作为民族药企, 石药集团希望能为公立医院医学创新成果转化工作担起应尽的义务和责任。
医疗机构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共识初步探讨
在经验分享环节, 来自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的金昌晓书记、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医工交叉创新研究院樊瑜波院长、积水潭医院科技处于洋处长和北京理工大学技术转移中心陈柏强主任等分别介绍了各单位医学创新成果转化的工作实践和成功经验。国家卫生健康委医药卫生科技发展研究中心成果转化处张靖处长主持了本环节。
金昌晓书记从北医三院的基本情况入手, 分享了北医三院科技创新基本架构和开放合作创新模式的探索。据悉, 北医三院已经和企业、高校及科研院所探索出一条合作创新路径, 未来将继续拉长长板, 补足短板, 在创新转化路上行而不辍 !
樊瑜波院长表示, 依托北航的工科, 北航医工交叉创新研究院创建医工交叉「MIBT」模式, 并通过发展医学工程和工程医学作为医工交叉抓手, 聚焦组织替代修复再生医疗器械学科群, 以智能诊断和智能治疗为方向的学科群以及面向未来生命保障领域的方向群三大领域, 形成北航医工交叉特色。
于洋处长详细介绍了积水潭医院科技成果转化政策对临床需求挖掘的促进作用, 以及赋权改革保障机制的探索成效。积水潭医院通过医工企联合的「三元素-三循环」案例,「如何构建完善的医院创新转化体系」提供了良好范本。
陈柏强主任分享了北理工在建立专业化技术转移机构新机制上的探索, 并表示做好医学科技成果转化, 机制创新是关键, 专业服务是保障, 要实现责、权、利的统一。
作为本次研讨会的重要议题, 线上线下与会专家在分享各自单位的创新转化体系建设和成效以及面临的问题基础上, 就如何构建完善的医院创新转化生态体系、如何加强成果转化队伍建设, 切实推动医学成果转化落地两大话题进行了深刻、热烈讨论, 并对「共识及指引」的编撰工作提出了具有可行性、参考性和实用性的建议。
国内首个医疗机构科技创新成果转化指引启动编制
根据中国医学创新联盟执行秘书长、北京康卫医创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宁的介绍,「共识及指引」将产生一个「共识」和一个「指引」, 其中「共识」部分将包括完善转化体制机制和流程、培育创新氛围和能力、组建服务机构和团队、搭建创新转化网络以及完善创新转化保障体系等五大方面内容;「指引」部分将分为床需求、项目评估、知识产权保护、医工结合、项目转化、成立公司和产业落地等七大模块。
为切实保障「共识及指引」编撰工作的有序开展, 保证「共识及指引」的质量和行业水平, 当天下午《医疗机构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共识及指引》专家委员会隆重成立, 标志着国内首份具有行业指导意义的医学创新转化指引编制工作正式启动。
据悉,「共识及指引」编制、发布、应用和推广等将成为「医疗机构科技创新成果转化赋能计划」的主要工作目标之一, 后续还将策划重点区域创新转化提升行动、重点医院深度服务计划以及推进指引的深度运营推广和广泛应用。希望通过该计划, 推动一批医院创新转化能力提升, 培养一批医学创新转化人才, 形成一批经典转化案例, 进一步深化医学创新转化从共识到行动, 从政策引领到系统构建, 赋能医院创新转化, 促进国内医学创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