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医生制度的上海道路专题前言

2021-08-25 17:12 来源:丁香园 作者:
字体大小
- | +

「一年省 5000 多元,相当于加了一次工资!」60 岁的胡老伯,为自己签约家庭医生后的一年,算了笔账。

他是上海市闵行浦江镇联合村居民,也是一位糖尿病和慢性肠炎患者。此前,他一直在某三甲医院配药,三甲医院人多队伍长,一来一回总要两个多小时。可自从在家门口的浦江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全科医生黄薇签约后,一年里,黄薇为他开出延伸处方 28 次,药品费用约 2 万元,由于上海市给三级医院和社区的报销比例不同,这直接为他省下 4000 多元的自费部分。此外,到大医院挂号要 26 元,到社区挂号不用自己掏钱,省下的挂号费、路费也有近千元。

可这样的便利,在 10 年前,很多上海人还不敢想。

看病难、看病贵,在各国都是难题,中国也不例外。由于基础医疗资源和重大疾病资源没有区分,患者有啥病都选择到大医院求医问诊,导致大医院人满为患。与此同时,医生工作负荷过大,大小病都得接诊,分散了应集中于重大疾病的医疗资源,这为许多医患纠纷埋下了隐患。

医患双方都呼吁改变,家庭医生制度被视为破局之道。这个源于欧美发达国家的「洋概念」,最早出现在英国,目前全球有超过 60 个国家和地区全面实施家庭医生制度。

2009 年,新中国 60 周年大庆之际,许多新气象应时而生。这一年,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了《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出台。作为「新医改」的纲领性文件,这份文件首次提出将家庭医生制度作为社区卫生服务发展的工作目标。以家庭医生制度为核心的分级诊疗体系,由此登上历史舞台。

编辑: 冯芳芳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丁香园”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丁香园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丁香园”。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同时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Ap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