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核聚变」密码——走进海军特色医学中心核防护救治科

2021-04-26 15:08 来源:丁香园 作者:
字体大小
- | +

牛年伊始,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特色医学中心核防护救治科热闹非凡,全院患者收治增长率遥遥领先,排名第一。同时,许许多多的感谢信纷至沓来,而每一封感谢信的背后都是一个沉甸甸的故事……

李勇(化名)是一名上海三甲医院的医生,但学医的他这一辈子也不会想到,居然有一天,当自己的父亲患上重病时,他是如此束手无策,一直坚持着研究过很多方法与技术,但都无济于事。李勇的父亲也是一名医生,但也正是因为行医多年,他知道自己身上的这种血液肿瘤并不好治,甚至很困难。

带着父亲,李勇辗转了很多家医院,终于,在海军特色医学中心核防护救治科,他们找到了答案。

「让我非常感动的是,他本人在很好的医院从医,他父亲也是一名医生,但他们愿意以命相托,从始至终地相信我们、选择我们。」海军特色医学中心核防护救治科的李荣主任感慨道。

这或许就是医生之间的惺惺相惜,又或许是医患之间的患难与共。而这样的故事,不止一次地在核防护救治科上演着。

未命名_自定义px_2021-04-26-0.png

有些病人,无论家住多远,无论是否有床位,一定要来这里就诊;有些病人,备受病痛折磨,几欲放弃,却在核防护科医护团队一次次地鼓励下重拾信心;还有些病人,几经辗转,无处收治,直到来到海军特色医学中心核防护科才有了新的希望。

「因为我们始终在说,病人到我们这里来看病,就是把一条命交到我们手上,就是性命相托。」这样深刻的字眼,对于核防护科的全体医护而言,却是字字箴言。


三大「秘诀」,让核防护科年轻有为

虽然,海军特色医学中心血液肿瘤病区在 2000 年已经成立,但血液、肿瘤、放疗三大病区在去年的疫情期间才合并成为了现在的核防护科,所以整个科室其实还很年轻。

但就是这么年轻的科室,去年第四季度的收治增长率 100%,成为全院收治增长率排名第一的科室,而科主任李荣也荣立了三等功。在上海,不乏全国知名的三甲医院,是什么让海军特色医学中心的核防护救治科脱颖而出呢?

首先,三甲医院普遍存在着这样的窘境:医生太少,患者太多,由此引发的问题是医生与患者之间的交流并不充分。但患者前来就医时,特别是第一次就诊,与医生交流的渴望是非常迫切的。

「患者不仅需要通过交流来了解自己的病情,更重要的,也需要从医生或者护士那里得到鼓励。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一定要做好对病人的服务态度。」


救死扶伤要与患者为友,充分交流是核防护救治科的服务方针

除此之外,不管患者什么时间来,哪怕是是半夜 12 点,核防护救治科的在场医护都会在第一时间内进行接诊。科室特别要求的是,当天完成的检查,第二天必须拿到检测结果。

即使是除夕夜,这样的「惯例」也没有改变过。「我记得当天有一位白血病合并肾功能不全的患者被收治进来,我们当时就进行了骨穿,虽然过年期间物流有些影响,但在初一初二也拿到了结果,立马采取治疗。」


肿瘤诊治要与时间赛跑,分秒必争是核放护救治科的行医态度

当然,在三大「秘诀」之中,最重要的还是肿瘤的治疗效果。如今,许多医院都在施行 MDT 模式,显然,多科室合作下,可以给予患者更全面、更专业的诊断与治疗。但一些医院的 MDT 融合经验尚浅,合作临时性强,过度关注自己科室的诊疗意见,可能会导致欠缺整体性思考,最终使治疗效果反而大打折扣。

但上述情况在核防护救治科中便不会出现,因为在这里对血液、肿瘤、放疗三大病区进行着统一管理,固定班底长期磨合,再加上经验积累,让这里的 MDT 得心应手。

一切从有利于患者的角度出发,遵循循证医学的证据,及时采取对患者获利更高的治疗方案,这就是核防护救治科区别于其他三甲医院的特色所在。


技术引进和人才管理,一个也不落下

过去一年,核放护救治科的发展和成果有目共睹,没有辜负上级的嘱托,但科室上下并没有因此而骄傲自满,而是一直精进不休。科室建设需要持续发展,技术引进和人才管理,一个都不能落下。 

在技术升级和学术研究方面,核防护救治科不但紧跟技术潮流,引进了最新的第四代 CAR-T,还致力于放疗技术提升,采用经济有效的伽玛刀,更好地为患者提供局部治疗。

普通的直线加速器放疗是现在很多医院都会采用的手段,通过产生 X 射线和电子线,对患者体内的肿瘤进行直接照射,从而达到消除或减小肿瘤的目的,但与立体定位放疗相比,还有一定局限。立体定位放疗包括了质子重离子、托姆刀、伽玛刀等,可以实现肿瘤的精准定位和局部治疗,在最大程度的减少对周围组织的损伤的同时,还具有免疫治疗的增敏作用。

「充分利用 MDT 的特色,我们可以形成救治患者的闭环,实现诊断、手术、放疗的无缝衔接。」科室要求,在完全掌握适应症,以及支持相关治疗方案的证据级别非常高时,给予患者相应的治疗措施。

技术只有真正的被人善用,才能发挥最大价值,因此,培养懂技术、能钻研的研究性团队也十分重要。

目前,科室内以年轻人为主,有远见的年轻人会更注重成长,核防护救治科在人才建设上可谓是压力与机会并重。一方面,让这些年轻人的身上背负一些担子,让他们知道这个年龄段吃苦耐劳的重要性,医生的职业生涯是长期的,能力提升比任何事情都重要。另一方面,会尽可能地为他们争取机会,做科研、讲报告、评职称,去和专家交流,发现自身不足,同时向优秀之人看齐。

在这样有松有弛的团队氛围下,核防护救治科人才辈出。「最让我感到欣慰的是,整个科室的风格基本已经形成,大家团结在一起,不计报酬、不计辛苦,踏踏实实地为患者服务」说起团队,李荣主任总是满脸笑意和骄傲。


结语

「我的主攻方向是多发性骨髓瘤,这在血液肿瘤中是比较常见的。而慢性核辐射损伤导致的远后效应,发病率最高的也是多发性骨髓瘤。因此,做好了多发性骨髓瘤,也就做好了慢性核防护救治。既做好为民,也做好为军。」有着「军人」和「医生」的双重身份,李荣如是说。

虽重任在肩,但她对海军特色医学中心和自己科室充满信心。因为,她见证了这里的发展,病人收治量不断增长,技术设备更新换代,医护的待遇也随之提升,一切都在变得更好。

image7.png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无论是躺在抽屉里的一份份感谢信,还是挂在墙上的一面面锦旗,都是患者的真情实意。我们相信在未来,病人口中「温暖如家」的核放护救治科,将一以贯之地全心全意救助更多的患者,让「为军为民」的精神不断远扬。


图片来源:康圣达

编辑: 虞佳男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丁香园”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丁香园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丁香园”。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同时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Ap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