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闻|2020 第二届领星精准医疗神经肿瘤案例大赛北区区域赛成功举办

2020-11-10 16:01 来源:丁香园 作者:
字体大小
- | +

导言

2020 年 10 月 30 日,2020 领星精准医疗神经肿瘤案例大赛(北区)在北京成功举办,大赛以「不忘初星,践行前沿」为主题,汇聚了北区 5 位优秀选手以及数位业界大咖。本次比赛由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李文斌教授以及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杨军教授担任大会主席,首都医科大学三博脑科医院张俊平教授和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邸飞教授担任主持嘉宾,并邀请了数位国内神经肿瘤领域的专家参与学术讨论并对比赛案例进行点评。

会场上,参赛选手意气风发,自信展示,各专家对参赛案例进行深入探讨,并分享临床实践过程中的思考。本次大赛的举办对于推广分子诊断在脑胶质瘤治疗中的应用,促进肿瘤 MDT 交流,以及收集中国神经肿瘤患者精准治疗 MDT 管理案例都有非常积极的意义。


开幕致辞

image1.png

李文斌教授作为大会主席代表发言并致开幕辞:今天下午我们在这里举行领星精准医疗神经肿瘤案例大赛,这次有机会在这里举行学术交流和案例大赛,也特别感谢领星医学。

image2.png

杨军教授发言道:2020 领星精准医疗神经肿瘤案例大赛对于推动临床教研和治疗是非常有意义的事,同时也希望各位专业教授共同努力把这项工作推到新高度。现如今面临的胶质瘤发病出现新变化,如何加强临床科的实验研究,把胶质瘤的治疗做得更好是我们的追求。对于胶质瘤的治疗,从传统的单纯手术治疗,到后期的放疗化疗,结合到现在的基因检测等多学科 MDT 共同努力是一个很大的进步。

image3.png

领星医学运营副总裁孙兆成先生在致辞中表示,举办 MDT 精准医疗神经肿瘤病例大赛目的是建立一个年轻医生向专家、教授学习的平台,推动神经肿瘤的多学科讨论和精准医疗。起初肺癌患者从精准医疗中收益颇多,如今也广泛应用于神经肿瘤方面,领星检测患者的愈后是一个很重要的步骤,可能有些药物检测结果对患者来讲是非常有价值的。所以未来领星依然会继续推动神经肿瘤精准医疗落地和各位专家一起为我国年轻医生提供更多相互交流学习的平台。

image4.png

张俊平教授发言,表示感谢领星对此次活动的组织,案例大赛特别对于我们年轻的神经肿瘤医生而言是一个很好的锻炼。


案例展示精彩回顾

image5.png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的司雨医生带来讲题:术前多模态评估、术后多科室协作治疗颅内深方功能区巨大肿瘤。

15 岁男性患者,术前诊断为颅内占位性病变累及额叶、岛叶、中脑和三脑室;胶质瘤,梗阻性脑积水。患者共接受了 2 次手术,再次术前组织了 MDT 讨论结论,不能明确诊断,继发性脑积水必须对症处理,最终第二次术后病理诊断为生殖细胞瘤,术后化疗方案为术后 3 周,PE 方案(DDP 20 mg/m2/d 静滴第 1-5 天,VP16 100 mg/m2 静滴第 1-5 天,每 3 周重复),3 个疗程+3 个疗程。放疗方案为分次(22 次)放疗,全脑全脊放疗,剂量为 25~35 Gy,瘤床加量后,总剂量在 45~50 Gy,最后司雨医生总结到,术前多模态影像学评估、术中多维度立体式监测手段、精准的神经外科技术以及术后多学科协作诊治的模式,可以为患者争取到最佳的预后。


image6.png

首都医科大学三博脑科医院神经肿瘤化疗科孔晨晨医生和我们分享:「治愈系」靶向药物 Larotrectinib(拉罗替尼)治疗具有 NTRK 融合的儿童神经系统肿瘤。

4 岁患者第一次术后病理诊断为上皮样胶质母细胞瘤,术后先是行质子局部放疗(59.4 Gy/33f),同步替莫唑胺,后替莫唑胺辅助化疗:150 mg/㎡5/28 天方案,患者与一年后行二次手术,术后第 1 周期化疗:替莫唑胺+伊立替康+恩度。后基因检测发现 NTRK 基因融合,各个癌种的权威指南均提示,只要检出肿瘤携带 NTRK 基因融合,就可以考虑使用相应的靶向药物——拉罗替尼治疗,随即患者入组拉罗替尼临床试验。MRI 显示,拉罗替尼化疗 1 月后,肿瘤疗效评价:PR。最后孔晨晨医生总结到该病例强调了儿童脑瘤基因组分析的重要性,以确定基因变异及靶向药物。进一步证明了 TRK 抑制剂作为一线治疗具有 NTRK 融合基因儿童恶性脑肿瘤的必要性。


image7.png

右安门医院肿瘤科刘涛医生为我们带来:胶质母细胞瘤肺转移病例分享。

患者于 2014 年行右额顶枕开颅肿瘤切除术,术后病理:(颅内多发病灶)胶质母细胞瘤,术后进行放疗:总剂量 Dt 60 Gy/30f,单次 2 Gy,同步口服 TMZ 75 mg/㎡42 天;2 年后复发,进行放疗 Dt:30 Gy/5f,放疗结束休养 1 月后给予贝伐珠单抗 300 mg(5 mg/kg,d1,q3w)治疗 4 周期。疗效评价:PR,继续给予贝伐+TMZ 治疗,病情好转;三年后发现肺转移,贝伐+替莫唑胺 6 周期,随后行 Pd-1 肺部评价疗效:SD(好转),再用 PD-1+贝伐珠单抗,q4W;2019 年行 CAR T-cell 治疗,2020 年去世,原因为肺部感染。刘涛医生总结道:目前颅外转移没有标准化的治疗方案,基因检测指导治疗有一定意义;恶性胶质瘤颅外转移预后极差,生存期不到 6 个月;有文献报道诊断颅外转移的时间到死亡只有 4.4 个月;本例患者肺转移后存活 27 月。


image8.png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李铭孝医生和我们分享:多灶性低级别胶质瘤诊疗病例汇报。

2017 年,患者初次发现颅内肿瘤拒绝手术及放化疗,随后病情进行性加重,急诊行开颅活检及颅内肿瘤切除术,术后病理诊断为弥漫型星形细胞瘤,IDH 野生型。术后经过 MDT 讨论后,患者家属拒绝放疗,暂行化疗密度增强型 TMZ (7/7),联合小分子 VEGFR-2 抑制剂阿帕替尼(qod);但是 11 个月后,右额顶恶变,遂行第二次开颅肿物切除术,术后同步放化疗联合免疫佐剂刺激抗肿瘤免疫,同步放化疗(54 Gy/27),后 6 Gy/3 分割时,联合免疫佐剂刺激;13 个月后肿瘤再次进展,随后给予 BRAF V600E 靶向药物维莫非尼治疗后,疾病迅速进展,采用 PD-1 联合免疫佐剂:MTX、伊立替康、顺铂等化疗,免疫佐剂刺激+PD-1。最后李铭孝医生总结道:IDH 野生型胶质瘤需更积极的分子病理学检测,以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多灶性胶质瘤尚无标准化治疗方案,辩证平衡患者生活质量与生存期;针对恶性胶质瘤 BRAF V600E 突变的靶向治疗不尽人意;乏免疫细胞浸润特征使得 GBM 很难从免疫治疗中获益,促进免疫细胞的募集、活化,可能会给 GBM 治疗带来潜在获益。


image9.png

北京天坛医院康勋医生为我们分享:1 例胶质母细胞瘤脊髓播散的治疗。

2015 年患者行左颞叶开颅肿瘤切除术,术后病理为胶质母细胞瘤。先给予同步放化疗:总剂量为 60 Gy/30F,替莫唑胺使用剂量为 75 mg/m2/天;同步放化疗后 1 月给予辅助放化疗,患者共计接受了 18 周期替莫唑胺 5/28 天方案,后因 2 度胃肠道反应和 3 度骨髓抑制停药,治疗结束;治疗期间颅内无新发病灶,评效为:疾病稳定(SD)。2018 年患者病情加重入院,诊断为脊髓播散,初次复发化疗共完成 7 周期 EC 方案联合甲氨蝶呤鞘注的联合化疗,疗效评价为部分缓解(PR);2 个月后再次复发,化疗完成 2 周期 TMZ+DDP 方案化疗;甲氨蝶呤鞘注继续,期间频繁癫痫大发作,KPS 评分 50 分;再进展给予甘露醇及激素消水肿、贝伐珠单抗 300 mg 静脉靶向治疗 2 次,病情稳定后,继续 TMZ+顺铂方案化疗 3 周期,后停止化疗;三个月后再次复发化疗共完成 2 周期 EC 方案加甲氨蝶呤鞘注,并联合贝伐珠单抗治疗 2 次。


获奖情况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李铭孝医生、首都医科大学三博脑科医院孔晨晨医生和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康勋医生直接晋级,右安门医院刘涛医生以及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的司雨医生获得优秀奖。

image10.png
李文斌教授为李铭孝医生颁奖

image11.png
李文斌教授为孔晨晨医生颁奖

image12.png
李文斌教授为康勋医生颁奖

image13.png
邸飞教授为司雨医生颁奖,孙建军教授代领

image14.png
邸飞教授为刘涛医生颁奖


赛后致辞

邸飞教授赛后致辞:比赛精彩纷呈,在场人员收获颇丰。现如今关于疾病的治疗方式、理念和思维方式在逐渐进化。手术的手法和治疗设备都具有不可取代的重要地位。希望以后在临床上工作中,每一个胶质瘤其他病理分型的肿瘤的患者,都能够从手术、放疗,包括免疫治疗化疗等多学科合作,进行综合治疗和评判。


大会主席总结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李文斌教授对大会进行了言简意赅而又深刻有趣的总结,李文斌教授首先对本次案例大赛的举办和参赛选手给予了高度肯定,并感谢领星提供了一个重要平台,汇聚业界专家学者借由大赛案例进行讨论交流,有利于学术水平的提高。此外,感谢领星提供高质量的检测服务,帮助医生提高精准治疗水平,使患者受益。


专家风采


精彩花絮


图片来源:领星

编辑: 虞佳男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丁香园”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丁香园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丁香园”。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同时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