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赋能,闪「药」未来│首届肿瘤诊疗黑科技大会领星生物现场速递

2020-09-15 17:45 来源:丁香园 作者:
字体大小
- | +

「探索黑科技 世界不止眼前」,首届肿瘤诊疗黑科技大会在此主题下正式拉开帷幕。大会汇聚了 80+位重磅嘉宾,涵盖中国工程院院士、全国顶尖肿瘤专家、医疗投资领域产业大咖;200+家肿瘤诊疗黑科技企业,汇集着国内先进的肿瘤诊疗技术;30+场学术口头报告演讲,涉及肿瘤诊疗热门话题。在这场肿瘤诊疗探索的跨界学术盛会中,领星生物脱颖而出,凭借独有的数据驱动临床智能分析技术,获得学术界和产业界的高度评价与一致认可,并于 9 月 2 日发表口头报告分享。

image1.jpeg

9 月 2 日的探讨方向为「创新服务」,随着医疗技术和人工智能大数据的不断发展和创新,中国医疗产业正在开启爆发式的增长模式。此场盛会深入挖掘技术、产业与医疗相融合的奥秘,也悉数展现了最硬核的生物技术。领星生物创始人,总裁兼首席执行官许强博士就「数据驱动赋能新药临床开发」展开主题演讲,从真实世界的肿瘤临床-分子数据出发,结合领星独有的人工智能算法,通过数据驱动的临床智能分析平台(CIAP),为癌症转化研究和肿瘤药物临床开发提供强有力的数据解决方案。

image2.jpeg

许强博士表示,领星生物自创办之初就立志要让深度临床数据与全面的分子的完整数据无缝衔接,打开创新药研发的桎梏。经过 5 年的积累与沉淀,领星自主开发的数据库临床智能开发平台(CIAP)与数据驱动算法实现了临床数据交叉变量的多维度探索,并且在多家跨国制药公司以及中国创新药企伙伴中已取得了初步的认可。

image3.png

 许强博士强调了结构化的临床数据与全面的分子数据在精准医疗时代的重要性。领星生物独有的以患者为中心的深度临床+深度基因组真实世界数据,为解决临床未满足需求的病患以及制药企业提供了衔接的桥梁。通过使用人工智能数据算法关联分子机制、疾病人群以及临床意义之间的关系,以及探索三者在临床转化与反向转化的机制研究,从而实现帮助病患精准治疗,支持药企精准开发的愿景。

image4.png
IMbrave150 试验数据(OS:阿特珠单抗和贝伐珠单抗联用(蓝)vs. 索拉非尼(红))

临床智能分析平台(CIAP)和数据驱动算法作为领星生物的核心能力,许强博士通过分享领星真实世界数据与临床试验结果的比对,阐述了 CIAP 和数据驱动算法在精准医疗时代的意义。2020 年 5 月 29 日,FDA 批准基因泰克(Genentech)开发的 A+T (阿特珠单抗和贝伐珠单抗)联用,用于治疗不可切除的/转移的肝细胞癌患者的一线治疗。这是自索拉非尼于 2007 年被批一线治疗肝细胞癌的 13 年来,第一个跻身一线治疗的联合免疫疗法。上图是 IMBRAVE150 的临床试验数据,在这个试验中,501 名患者被随机分配进入「阿特珠单抗+贝伐珠单抗」组(以下简称 A+T 组)或者索拉非尼组。从上图所示的生存曲线看,索拉非尼组的中位生存期为 13.2 个月,此时有一半患者生存。而 A+T 组的中位生存期在作者们分析数据时尚未达到。相比而言,后者的死亡风险降低了 42%,而且在统计学上有显著差异。12 个月时的总生存率(OS),在索拉非尼组为 54.6%,而在 A+T 组提高到了 67.2%。

image5.png
领星真实世界数据

事实上,在 IMBRAVE150 临床试验结果发布之前,联合用药的优势已深藏在领星的真实数据库中。通过数据分析我们发现,有 91 个患者在未使用过索拉非尼进行肝细胞癌一线治疗的情况下,已使用 PD-1 抗体,且与使用索拉非尼治疗的患者相比,HR 风险为 0.52。另外,有 9 个既使用过 PD-1 也使用过贝伐珠单抗治疗的肝细胞患者,与索拉非尼组相比,HR 风险为 0.24。从整体 OS 的上看,与索拉非尼组相比,联用组比 PD-1 单抗疗法呈现出更好 OS 趋势。由此案例也可以从侧面观察到,在真实世界中,中国癌症患者的诊疗路径是丰富多样的,同时,也可以为药物上市后提供的联合用药与适应症拓展策略提供依据。最后,许强博士总结了临床智能分析平台(CIAP)和数据驱动算法在药物研发阶段应用广泛性,希望能帮助更多的药企提供定制化的药物开发策略,在加速上市审批的同时,解决临床未满足的需求。

接下来的圆桌讨论环节,在丹麓资本方文瀚先生的主持下,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院长徐波教授,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肺科医院何雅億教授,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消化肿瘤内科主任医师张小田教授,领星生物创始人、总裁兼首席执行官许强博士等就「大数据在新药研发的应用场景」这一话题展开讨论。许强博士以两例大型跨国药企的商业决策为引,结合国内复杂的诊疗环境和丰富的患者数据的现状,阐述了真实世界数据对肿瘤新药研发的重大意义。随后张小田教授作为点评专家,对大数据为新药研发和药物管理带来的机遇与挑战进行了分享,同时对未来的前瞻技术寄予展望。后疫情时代,通过技术的革新和跨界的合作,我们在肿瘤诊疗的道路上不断探索,让更多的患者临床获益。

image6.png


图片来源:领星

编辑: 虞佳男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丁香园”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丁香园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丁香园”。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同时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