萤光素酶报告基因技术基本原理及技术线路线上讲座

2020-05-22 13:41 来源:丁香园 作者:
字体大小
- | +

今天的小麦云课堂带大家走进
萤光素酶技术讲座

第一期
萤光素酶报告基因技术基本原理
技术线路及应用

从萤光素酶生物传感器技术诞生至今已经 30 年,作为 30 周年庆活动,Promega 将陆续推出,萤光素酶技术讲座,为广大用户排忧解难。本篇为系列讲座第一篇。您也可通过留言告诉我们您想听的讲座内容哦。

Promega 萤光素酶技术时间轴:

• 1990 年,萤光素酶生物传感器技术(Luciferase Biosensor Technology)诞生。发明者加入 Promega。

• 1993 年,Promega 第一个萤光素酶专利获批。

• 1996 年,Promega 的 Dual-Luciferase® Reporter Assay System(DLR)  双萤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系统诞生,成为萤光素酶技术历史上的里程碑事件。

• 1999 年,CellTiter-Glo® Luminescent Cell Viability Assay(简称 CTG)发布,成为 20 年来最为经典的细胞活力检测工具,也是现在药物研发领域细胞活力检测的金标准。

• 2012 年,NanoLuc® Luciferase  诞生,并成为当年 The Scientist 杂志评选的全球十大创新技术。这种蓝色发光的超小萤光素酶为其应用带来了更多的可能性。

• 2015 年,NanoBiT 技术诞生,使活细胞水平蛋白相互作用研究更为简单,获得当年 The Scientist 杂志评选的全球十大创新技术。

• 2017 年,HiBiT 技术诞生,这种超小却功能强大的蛋白标签使其应用进一步拓展。

▋ 萤光素酶概念小科普

1. 萤光素酶 or 荧光素酶

荧光素酶是生物体内催化荧光素或脂肪醛氧化发光的一类酶的总称。自然界中有许多生物发光生物,1956 年,McElroy  等首次从萤火虫中提取到萤光素酶(Luciferase),从此开启了发光生物中萤光素酶的研究。不过有个小概念是需要梳理的,那就是其实荧光不等于萤光!

image3.jpeg

荧光:是指激发光照射到某些原子时,光的能量使原子核周围的一些电子由原来的轨道跃迁到了能量更高的轨道,即从基态跃迁到第一激发单线态或第二激发单线态等。第一激发单线态或第二激发单线态等是不稳定的,所以会恢复基态,当电子由第一激发单线态恢复到基态时,能量会以光的形式释放,所以产生荧光。

萤光:不同于荧光,萤光是生物发光,无需激发光,依靠酶促反应产生自发光信号,无需激发,背景更低,灵敏度更高,不受化合物自发荧光干扰,更加适合作为细胞学分析手段。

这就是为什么 Promega 的所有技术资料中,一直将 Luciferase 称为萤光素酶,而不是荧光素酶。

▋ 萤光素酶报告基因技术原理及线路

Promega 作为报告基因检测方案的泰斗级生物技术企业,让我们的技术专家带您进入萤光素酶报告基因技术的世界。

ccvideo

讲座内容目录:

• 萤光素酶报告基因简介 
• 双萤光素酶报告基因简介 
• 萤光素酶报告基因的产品介绍

▋ 萤光素酶报告基因技术应用介绍

这里,Promega 技术专家将为您详细解读萤光素酶报告基因的部分主要应用及文章。

ccvideo

讲座内容目录:

• 启动子及核受体研究
• 细胞信号通路调控及蛋白酶活性检测
• 转录后调控
• 蛋白互作研究
• 小动物活体成像
.....

图片、视频来源:普洛麦格

编辑: 翟超男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丁香园”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丁香园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丁香园”。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同时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Ap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