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NCCN)根据肿瘤研究结果制定肿瘤的治疗指南每年不断更新。甲状腺肿瘤治疗指南由来自内分泌科、头颈外科、肿瘤外科、肿瘤内科、病理科、内科、核医学科、耳鼻喉科的专家共同制定。与美国甲状腺学会(American Thyroid Association,ATA)证据分类不同,NCCN 指南依据循证医学的证据及共识将治疗建议分为 4 类,1 类:建议基于较高的循证医学证据(如随机对照研究),且专家组达成一致共识;2A 类:建议基于较低级别的循证医学证据,专家组达成一致共识;2B 类:建议基于较低级别的循证医学证据,专家组未能达成共识,但并非主要分歧;3 类:建议基于任一级别的医学证据,专家组存在较大分歧。需要指出的是,由于分化良好的甲状腺癌占甲状腺癌的 90% 以上,病人存活时间很长,大样本的随机对照研究较困难,目前对于甲状腺癌大样本的研究结果来自回顾性研究,而且不同研究结果之间存在一定差异,因此指南的建议均为 2A 类。如专家组存在分歧或较大分歧,建议级别分别降低为 2B 或 3 类。
相对于 2009 年的甲状腺肿瘤治疗指南,2010 年版的新指南(以下简称新指南)对主要治疗原则进行了更详细的补充和完善:
(1)新指南将需要处理的甲状腺结节直径由 1.0cm 增加至 1.5cm,如无恶性证据可观察随诊,而且对直径<1.0cm 的微小癌手术范围可适当减小:对于分化良好的甲状腺微小癌行甲状腺全切除术似无必要,而处理直径<1.0cm 的单侧髓样癌时,新指南将原来的甲状腺全切除+双侧中央区清扫(Ⅵ区)更改为甲状腺全切除+考虑行中央区清扫(Ⅵ区)。
(2)增加对甲状腺激素(TSH)降低的高功能腺瘤的治疗举措。对TSH 降低的腺瘤首先选择核素扫描,如果发现为热结节,以高功能腺瘤多见,应治疗甲状腺毒性症状,从而避免手术干预。
(3)所有甲状腺癌手术前均建议进行声带检查,建议级别由 2B 升至 2A。
(4)特别指出TSH 抑制性治疗应个体化,权衡治疗效果及甲状腺素水平过高引起的副反应,老年病人注意心动过速,绝经后妇女注意脱钙、甲状腺毒性症状,并将维生素 D 的推荐剂量由 800U/d 提高至 1000U/d。
(5)核素治疗的时间在术后 1~12 周改至 2~12 周。
(6)对于髓样癌的治疗,新指南更新较多。对有淋巴结转移及血清降钙素>400ng/L 的髓样癌病人可行 MRI 检查;对不伴有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的病人行颈部 B 超检查(推荐级别由 2B 级至 2A 级);对病变广泛或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病人行预防性的侧颈清扫术;强调对病变残留或侵犯广泛的病人进行补充或辅助放射治疗;对降钙素或癌胚抗原(CEA)升高而无症状或影像学证据的病人复查时间由 1 年改为 6~12 个月;同时,髓样癌病人术后应补充左旋甲状腺素将 TSH 保持在正常范围内。
查看指南解读全文:
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NCCN)2010 年版甲状腺肿瘤治疗指南解读
本文内容由「中国实用外科杂志」授权丁香园发布。
欲查看更多,可点此下载实用外科杂志 ap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