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为了儿童健康
——武汉儿童医院抗击新冠肺炎纪实
武汉儿童医院始建于 1954 年,是武汉市唯一一家集妇女儿童医疗、保健职能于一体的综合性三级甲等医疗机构,是华中地区最大的儿童专科医院、湖北省儿童医疗中心。当新冠疫情来势凶猛,武汉儿童医院成为武汉市唯一儿童新冠肺炎救治定点医院,非新冠肺炎患者救治同时开展。抗疫集结号吹响,在院领导班子统筹领导下,2600 余名职工团结一致、沉着应对,在没有外援医疗队伍的情况下,举全院之力有序安排救治新冠肺炎患儿和常规医疗工作,截至 4 月 8 日,医院累计治愈新冠肺炎确诊和疑似患儿 779 例,护佑 2283 名新生命平安降生,实现了患儿、孕产妇院内零交叉感染,隔离病区医护人员零感染,为武汉千万个家庭的孩子和妇女送去了温暖和健康保障,为打赢新冠肺炎抗疫阻击战作出了重要贡献。
一、合理调配医疗资源,坚决贯彻落实新冠肺炎患儿应收尽收、应治尽治,完成上级交给的新冠和非新冠儿童及孕产妇救治任务
举全院之力收治新冠肺炎疑似、确诊患儿。2019 年末,武汉市儿童流感蔓延,武汉儿童医院在一月初接到上级卫生部门通知,紧急成立一个病区用于收治流感患儿,援疆归来的呼吸内科主任医师方玉蓉临危受命。此时,恰逢武汉新冠肺炎疫情爆发,1 月下旬武汉儿童医院接诊多例新冠肺炎疑似患儿,此时甲型流感患者因中小学放假人数减少,内科综合病区在甲流患儿出院后直接又投入到新冠肺炎患儿收治工作中,医院成立疫情防控指挥部。
1 月 30 日,武汉儿童医院成为国内外唯一一家新冠肺炎儿童收治定点医院,此时恰逢武汉新冠肺炎疫情上升迅猛,在对病毒认知不足、物资缺乏、病人激增的情况下,我院疫情防控指挥部组织带领全体职工迅速制定计划、调配人员,在一周时间内改造了具有三区两通道的 12 个新冠肺炎病区,包括新生儿新冠病区和新冠重症病区,之后还投入一个产科待排查病区。儿内科和小儿外科各亚专业、妇产科、乳腺外科等共 33 个病区均正常工作。另外预留了 2 个病区作为机动。抗击疫情以来开展各类儿童及妇女急诊、亚急诊手术 1800 余例,多次为合并新冠感染的患儿进行急诊手术。
为保障新冠肺炎和非新冠肺炎患儿的就诊需求,医院除了保持急诊、普诊、血液日间门诊正常工作外,将发热门诊调整为 24 小时,门、急诊实行双预检分诊。改建 PCR 试验室,开展核酸检测,已积极开展新冠特异性抗体检测。
保障非新冠肺炎患儿及妇女就诊通道畅通。为降低非新冠肺炎患者来院看病的感染风险,1 月 27 日医院推出「线上问诊」,由医务部组织 30 多个专科,200 余名医生从早八点到晚八点线上免费为患者咨询,日均答疑 1500 余人次。
武汉市妇幼保健院是非新冠孕妇就医医院,为保障孕妇生产,将产科床位增加至 145 张,改建了一层产科病房为缓冲待排查病房,收治来不及排查的急诊孕妇。
责任担当支持疫情下的湖北儿童诊疗。作为湖北儿科医疗联盟牵头单位,武汉儿童医院一直承担着湖北省内疑难、危重患儿转诊、转运的接诊工作,受疫情影响,转诊、转运工作无法正常开展,武汉儿童医院通过远程会诊,为基层医院开展疫情防控在线培训、多学科联合会诊 50 余次,帮助基层医院解决儿童诊疗中的问题。
为儿童新冠肺炎治疗贡献武汉儿科智慧。作为湖北省儿童医疗中心、湖北省儿科医疗质量控制中心,在疫情防控指挥部的组织下,医务人员边工作边总结,在湖北省儿科学会牵头下编写了《湖北省儿童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诊疗建议》、在中华医学会儿科分会呼吸学组牵头下编写了《儿童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诊断、治疗和预防专家共识(第二版)》,与湖北儿科医疗联盟 186 家成员单位共享,还积极参与了由钟南山院士牵头的国家《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七版)》儿童部分内容编写,为新冠病毒肺炎诊疗贡献了儿医智慧。
医院还主动担当社会责任,彰显大爱情怀。与上海音乐学院、上海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开展支部联建,共创抗疫歌曲,激发社会信心勇气;接受意大利、英国、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加拿大等多国医护专家咨询,积极撰写救治经验文章,发表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JAMA 儿科等杂志,为全球儿童新冠肺炎的救治提供借鉴,分享儿童新冠肺炎治疗的中国智慧。
二、把牢院感「安全门」,科学有序收治,确保医护和患儿安全
新型冠状病毒是一种全新的病毒,人类对它知之甚少,但作为一种传染病,其传播渠道主要为飞沫及密切接触传播,疫情发生时,送第一批医务人员进隔离病房,院长邵剑波说,「我们的医护一个都不能倒下。」 为此,武汉儿童医院将控制院感摆在第一位,良好的院感控制最终保障医疗安全和质量。
控制院感新冠肺炎、非新冠肺炎患儿诊治「三双」模式。医院同时收治新冠肺炎和非新冠肺炎病人,为降低非新冠肺炎病人来院看病的交叉感染风险,我院实行诊治防控「三双」模式,新冠、非新冠病人就诊通道分开、病人通道与医用通道分开。
双预诊分诊:门急诊门口第一次预诊分诊,测体温、询问病史等,初步判断:新冠和非新冠;新冠病人引导至发热门诊,非新冠病人进入急诊,急诊导医台第二次预诊分诊,判断危急重症和普通疾病。
双隔离缓冲:确诊或疑似新冠合并有其他专科疾病,如急诊手术病人收入新冠隔离病房进行诊治;非新冠病人需要住院患儿收到相应专科(部分专科合并)或重症医学科单间隔离,排除新冠后转普通病房。
双封闭管理:非新冠病人及陪护家属以单间病房为单位临时封闭管理;非新冠检查检验单间病房内完成,CT 检查预约检查。
控制院内感染的重点是控制医护人员感染。为医护人员合理配备充足的医用防护物资,落实科学分级防护,做到适度而不过度;良好的休息有助于保障免疫力,医院摸索「1+1+4」工作模式,即一位科主任、一位二线和四位一线医生为一组,24 小时值守,两班每 14 天轮流替换一次,既保障医疗工作,又合理利用医疗资源,减少了医务人员过度劳累情况;对医护人员、保洁、保安、施工人员等全院在岗人员开展院感知识培训全覆盖;全院定时开展科学消杀工作;录制院感知识视频网课,供医务人员随时学习。院感工作获得国家级院感专家蒋荣猛教授和吴安华教授高度肯定。
三、针对儿童特点,提供人文关怀,医护充当「临时爸妈」,隔离病区不隔离爱
新冠肺炎疫情下,家庭内感染让许多孩子独自一人来医院住院。疾病会让孩子恐惧,失去亲人陪伴更让孩子产生心理阴影。护理部组建了 11 个「爱心陪护专班」,300 余名「临时爸妈」为无陪患儿提供 24 小时生活照护和心理安抚,医患之间建立了深厚的亲情,用有温度的医疗为孩子和妇女送去了温暖和健康保障。
1 月底,由于妈妈病重、爷爷和奶奶陆续感染,6 个月的乐乐只有独自来武汉儿童医院住院。「爸爸妈妈不在他身边,我们来当他的爸爸妈妈。」医护们全副武装,身穿防护服,头戴护目镜,身披「铠甲」,当起了他的超人「妈妈」。为了能让孩子得到更好的照顾,护士长陈小茜联系乐乐妈妈,了解了他的生活习惯,制定养护说明书。每天 24 小时,病区专门为他排班,三班护士轮流照顾他,给他洗澡、换纸尿裤、喂奶、哄睡。每天几乎有一半的时间,他都是在护士们的怀抱里度过。小家伙长得肉乎乎的,抱在手上很沉,护士们穿着不透气的隔离服,一圈抱下来,浑身都是汗,手臂酸痛。
为了照顾年龄从 6 岁到 14 岁的学龄期小患者,陪护专班精挑细选由高年资护士组成,大多数都是有宝宝,工作经验也比较丰富。除了护理的日常管理工作,护士们还要管理孩子让他们少玩手机,陪护团的「临时爸妈」们想尽办法:早上做完治疗,上午 10 点左右,按照学校的锻炼时间,带孩子们做操,锻炼身体。下午 2 点治疗和休息后,3 点开始就是学习时间。高年级的孩子,护士们督促他们写作业,并检查作业,孩子有不懂的可以向医生、护士请教。对于低年级的小朋友,几位护士「奶爸」则抽时间从网上找一些学习材料,打印出来给孩子们做,有识字、数学、猜谜语、成语接龙、走迷宫等,很受孩子们欢迎。
看到被防护服层层包裹的医务人员,小朋友们第一反应是害怕和抗拒。护士在防护服上画画与小朋友交流,让他们通过画来认识医务人员,减轻恐惧感。内科、心血管内科、风湿免疫科等科室隔离病区的护士们都会在换上防护服后,画上孩子们熟悉的 Kitty 猫、哆啦 A 梦,小朋友渐渐不怕了,还喊护士们「Kitty 猫阿姨」、「哆啦 A 梦阿姨」,叫医生「奥特曼叔叔」,「火箭叔叔」。孩子们不仅和医护人员熟络,还自告奋勇要涂色,让画更漂亮,对治疗也更加配合。人性化关怀不仅得到了家长们的认可,也让孩子们在医院度过了难熬的康复时光。
武汉儿童医院是一座有着优良文化和传统的医院,注重以优良的医院文化凝聚人、促发展,不断提升医院整体素质和核心竞争力,彰显公立医院公益性,保障妇女儿童健康需求。新冠疫情是一次大考,武汉儿童医院应战时表现出的沉着、有序,医护人员在风险面前表现出的齐心协力和大局意识,源于终坚持把「一切为了患儿健康」的办院理念同科学管理紧密结合,既重视专业技术力量的全面提升,也重视优秀医学人文氛围的营造,践行「以亲情服务,用爱心施术」,武汉儿童医院在疫情中交出了优秀的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