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病例介绍
患者吴某某,女性,41 岁,15 年前感染乙肝病毒,处于免疫耐受期,定期随访诊断为慢性 HBV 携带状态,具体感染途径未明。但在 2018 年 10 月随访检查时发现:HBV DNA 3.5×105IU/ml,乙肝两对半不详,AST 85U/L,使用拉米夫定进行抗病毒治疗。
之后在外院于 2018 年 11 月开始用长效干扰素抗病毒治疗,DNA 250 IU/ml,AST 14.2U/L,HBsAg-QN 2636 IU/ml,HBeAg 0.398(COI)。在 2019 年 3 月 10 日和 5 月 6 日(治疗第 4 个月和第 6 个月)时,检查结果出现白细胞下降,分别降至 2.99x10E9/L 和 3.47x10E9/L,反复出现尿路感染。而且在治疗 6 个月期间,DNA 水平逐步下降但一直没转阴(使用罗氏 Cobas 高敏检测下限 20IU/ml),6 月 7 日和 28 日连续两次检查中 DNA 水平升高,分别为 41 和 91.5 IU/ml,HBsAg 升高至 6710(COI)。
8 月 1 日该患者到我院进行就诊治疗,考虑之前使用干扰素治疗可能出现以上不良反应等原因,故停用干扰素治疗。给予富马酸丙酚替诺福韦进行抗病毒治疗。9 月 3 日检查到 DNA 36.6IU/ml,ALT 12.9 IU/ml,后续随访 DNA 和 HBsAg 持续下降,于 12 月 21 日复诊检查:DNA 13.7IU/ml,HBsAg 5142(COI),ALT 15.3U/L。
二、临床诊治过程
1、治疗过程中 HBV DNA 水平(单位:IU/ml)
2、治疗过程中 ALT 水平(单位:U/ml)
3、诊疗思路:
由于该患者之前在外院曾使用过干扰素进行治疗,近半年病毒先下降但一直没能转阴,且治疗 4 个月左右出现了白细胞下降,反复出现尿道感染,所以来我院就诊时考虑之前使用干扰素治疗可能出现以上不良反应等原因,故停用干扰素治疗,给予富马酸丙酚替诺福韦进行抗病毒治疗,治疗后 HBV DNA 水平进一步降低并转阴,ALT 持续降低。
三、治疗体会
患者因干扰素治疗效果不佳,且有不良反应,换成 TAF 治疗后的 DNA 水平持续在检测下限,乙肝表面抗原滴度持续降低,因此使用 TAF 抗病毒治疗可以强效病毒抑制,同时也看到了 TAF 快速的降低病毒载量的能力,满足临床的治疗需求以及更具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