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江汉油田总医院:我敬你满身伤痕还如此认真

2020-05-06 15:35 来源:丁香园 作者:
字体大小
- | +

我敬你满身伤痕还如此认真

何夏玲

IMG_20200320_112816.jpg

暴风雨结束后,你不会记得自己是怎样活下来,你甚至不确定暴风雨真的结束了。但有一件事是确定的:当你穿过了暴风雨,你早已不再是原来那个你。

--村上春树


在新冠肺炎疯狂肆虐的时候,我一直无法提笔记录一个字。因为看着周围的同事不计生死,挺身付出,我觉得文字是空洞的,笔墨是苍白的。当这群洪水猛兽日趋远离,那蕴藏在心中的点滴,犹如夜空星辰,在记忆的深海中逐渐熠熠生辉,让我不由自主提笔,记下这段平凡而刻骨铭心的经历。



2 月 2 日,上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控指挥部发出通知,明确我所在的院区被定为新冠肺炎医学隔离病区,也就是大家所说的防治定点医院。形势紧迫,2 月 3 日,病房紧急动工改造,医务人员纷纷请战,轮番培训,随时待命上一线。而我,则被安排负责医学隔离点的后勤保障服务。

选定的医学隔离点,是一家被政府征用的酒店,距医院病房步行约 10 分钟路程。2 月 4 日,立春,本该是百草回芽,庭树非花的好时节,当我独自踏进酒店,空空荡荡大大厅,高大的绿植耷拉着叶片,带给我的却是一幅萧瑟的景象,不禁让人心生惆怅。好在酒店干净整洁,电力、消防等设施齐备,这让我心里有了些底。

接下来是人员问题,医务人员都上抗疫一线,留下的多是机关后勤人员。我确定了「责任心强、做事踏实、服务细致、勇于奉献」的招募条件。通知发出后,计划财务部、市场开发部、武装保卫部、后勤保卫部的同志积极报名。我一一交谈,了解他们的真实想法和家庭状况,精心挑选了 9 人,成立了同心抗疫服务组。

2 月 5 日,我们召开了服务组预备会。会上,院领导提出,这是一场没有旁观者的全民行动,是一场齐心协力的人民战争!我们一定要站在政治的高度,团结一致,全力以赴,打赢这场艰巨的人民战争!身处和平时期的我们,第一次自觉地将自己和战争联系在一起,个个神情庄重,态度坚决,仿佛迎战的钢铁战士。我对大家说,我们的目标是:医护人员保护好病患,我们要保护好他们,力争做好服务,做到零感染。

会议结束,我们马不停蹄地赶到了酒店。80 多个房间,五层楼,一一查看,现场分工,培训。活动区域的划分,进出人员的登记,早中晚三餐的订餐,环境的消毒,垃圾的清理、转运,体温的检测,环境的消杀,消防安全监控等等……大家深知任务并不轻松,更让人紧张的是,网上不时传出病人或周边小区楼栋人员疑似或是确诊的消息。

培训结束,广阔的大街,空无一人。灰蒙蒙的天,带给人无尽的压抑和迷茫。一名志愿者申请退出,我也非常理解,这个时候谁不怕传染?说不害怕那都是假的。同意了她的请求,决定另换他人。

2 月 7 日,我们服务组正式接管了酒店,查看消防、电视、淋浴间等,计划着医务人员将要用到的生活洗漱用品等。大家说以往住酒店从未想过还有这么多细节要管理,我给大家说,既来之,则安之,该做的一定要做,要做一定要做好。好在能参加这个服务组的都是极度有爱心和责任感的同志,正是这些优秀的品质,让后期的服务得以胜利开展。

酒店每个角落全面进行空气消毒后,大家开始整理房间,一个个去套枕套、被套,铺好床上用品,摆放好洗手液等,几十个房间做下来,大家额头被汗水打湿,衣服都全部湿透。

最困难的是防护物质不足,没有帽子,我们就用鞋套来代替,没有医用外科口罩,我们就想办法缩短人员在大厅停留的时间。我们制作长方形木框,框内垫上厚的塑料,再铺上一层浴巾,将配比好的消毒液倒入框内,放在酒店门口供进出人员直接消毒鞋底,大大缩短了以往用喷雾雾喷洒鞋底的时间,减少了感染的机会。要准备的东西太多,有些焦头烂额,有些马不停蹄,快餐面、小面包、电饭锅、还有职工捐赠的微波炉,摆满了大厅的墙面和前台的桌面,喷壶、耳温枪、手消毒剂、体温计、手套、口罩等等,高高矮矮、大大小小的盒子,填满了角落,一天时间,东拼西凑,能想到的物资都筹到了,悬着的心才稍稍落下来。

2 月 8 日,隔离病房开始收治病人,隔离酒店正式「营业」。医务人员实行四小时轮班制,这意味着 24 小时都会有医务人员进出酒店,服务组人员感受到了压力,但看到医护人员都奋不顾身往前冲,大家也不想往后退。想到是传统的元宵节,我准备为医护人员煮汤圆。开放的超市并不多,时间也是从早上 9 点到中午 12 点就结束,所以,超市的人不少。尽管要求是尽量不让进超市,我还是不顾一切去采购了几袋黑芝麻汤圆。因陋就简,用电饭锅赶紧煮,由于没有经验,冰冻的汤圆在电饭锅里煮好放久了,盛到碗里时,都成了一团团的芝麻糊。

这天中午,从隔离病房下班的第一拨医护回来了,经过一楼前台时,说话的人很少,但从他们一进门就消毒衣物、消毒鞋底、反复用手消剂消毒等动作来看,每个人的内心都是紧张的。全身喷洒酒精的方法不科学,我们就改成了 84 消毒物品,不再全身上下喷洒。一个女孩显然觉得这样不放心,硬生生的要用配好的 84 消毒液从头到脚喷在身上,连面部也不放过。好在同事迅速地劝阻了她。我们劝大家吃点汤圆,端着一碗没形状的汤圆,大家都没怎么说话,本该是和家人团团圆圆的日子,却隔离在病房和酒店进行着一场没有硝烟危险的战斗,为自己和家人的担忧,为病人的病情着急,一切尽在不言中。

晚上 9 点下班,医护人员下班后还要在病房脱隔离衣、消毒、洗澡,值班的两个护士直到 10 点才回酒店。我们急忙给她俩用微波炉热饭菜。两个女孩清新秀丽,穿着宽大的棉祆,在宽敞的一楼大厅,在明亮的灯光下显得格外的瘦小。一个女孩大概是怕污染座椅,她没有坐下,直接蹲在地上,她不停地说,今天真的很累,第一天穿隔离衣进去,就吐了,真害怕自己坚持不下来,好在终于上完了第一个班。她不停地自责,说是不是自己太瘦了,或者是太紧张了,或是食物吃得太少了,遇到这样的情形就扛不住,真是没出息!……我看着这样一个弱小的孩子,真想上去抱抱她,或者让她上楼休息,我们一会将饭菜送上楼去。可我却又不能拥抱她,感受到她需要倾诉,我就不停安慰她,你已经做得很好,你能进隔离病房,就做到了很多人做不到的事,你是最棒的!好在几分钟时间,饭菜也热好了。我给她们说,下次回酒店,可以提前十分钟告诉酒店热饭,这样一回来就有热饭吃,她俩连说谢谢后上楼了!

让医护人员吃好一点,她们才有能量去干活。这是当时我真正的想法,也是后来努力去做的事。好在服务组的人心细,且都能为医护人员着想。

2 月 9 日清晨,我们抗疫服务群就发出了视频,鸡蛋煮好了,牛奶热好了!原来是夜班的小伙子清晨 5 点就用电饭锅煮好了!群里一阵点赞,还有热热的早餐,真是太好了!能得到大家的肯定,服务组的热情更高了!白天人多,有事服务组人员一齐干,将医护人员的需求尽量去满足。夜班只有一人值班,这名同志要负责夜晚 9 点、10 点夜班人员的饭菜准备,11 点人员出门上班、凌晨一点、两点人员的返回,还有清晨五点上班医务人员的早餐准备。整夜基本上无法睡觉,他们索性就将被子抱在一楼大厅一角的沙发上,困了躺一躺,做到随叫随到。有事遇上大风大雨,小伙们安排好酒店的事,开自己的车,到病房去接医护人员下班,不知不觉成了「护花使者」。 后来群里的同事们说,你们把我们宠成这样了,回去都会不习惯!我们服务组则说,宠你千遍也不厌倦!宠你的感觉像春天!



2 月 15 日,随着病人增加,隔离病区也在不断扩容,参战的医务人员也更多了。我们又接手了另一家酒店,我的任务更多,更忙一些,但有了前期的管理基础,也基本上能应对了。

但疫情更加胶着,参加防控的每个人,心都是揪紧的。

我的邻居,一个美丽的女医生也上了一线。领饭的时候,她一再叮嘱我,你回家碰到我爸妈,千万别告诉他们,我进了了隔离病房,我只是跟他们讲,因交通不便,住在同事家……每次回家上楼时,我都提心吊胆,生怕碰到她的父母问起我,让不会撒谎的我故意去撒谎!我做不到啊!

可独独有一天,我下楼的时候遇见了她的女儿。可爱的小姑娘,平时有说有笑活蹦乱跳,这一次却嚎啕大哭,站在昏暗的楼梯口,撕心裂肺地喊,我要妈妈,我要妈妈……而我内心隐隐作痛,却不知该如何去安慰这个想念妈妈的孩子。

每天,我总是清晨出门,深更半夜回家,漆黑的路上,没有人,没有车,仿佛出入无人之境,周围能见的就是无尽的黑暗。车灯照亮前方点点路面,缓缓前行,我想那个时候,我们所有的人在抗疫中,也就是这样摸索着一点一点前行,循着心中必胜的一点光,克服所有的困难,逆流而上!接近小区,可以看到门卫的灯光,守门人寒冷中的坚守,无论多晚,他们不厌其烦测耳温,登记出入,虽然略感繁琐,但能在黑暗中见到人,却也倍感温暖。

医护人员是 14 天一周期进隔离病房,再在酒店隔离 14 天,近一个月的时间,基本上都在酒店食宿。我看见一位丈夫送妻子入驻酒店,大大的行李箱放在门口,他作为家属是不让进入的,他只好把行李箱交给了妻子,妻子大概很想让他送进去,他也很想送进去,但碍于酒店规定,他只好站在门边静静地看着妻子走进去。他的妻子拖着行李箱,慢慢地往前走,也不敢回头。原本不重的行李箱,在她手中却是那般沉重,原本短短的一段距离,在这对夫妻之间目送和留恋的牵挂中,竟是那般的漫长……

担心是说不出口的秘密,却无时不刻藏着每个人的心底。家人对隔离医务人员的担心,医务人员对感染的担心,常常自觉不自觉地表露出来。医院司机师傅给我们酒店送物资,我们打趣道,上楼去看看你家心爱的美女吧?他笑了笑。我们都知道他家的这位大美女护士长,大年三十第一个报名,去支援其他医院的隔离病房,凯旋回来时正赶上我院开设隔离病区,她一天都没来得及休息,带着前期积累的经验,带领全科人员继续投入到了抗疫战斗,一个多月没回家了,司机连个人影都见不到。他本人每天接送转运病人,跑武汉拉运防控物资,也是一刻没闲着,他可以回家,但害怕传染给女儿,只好将女儿放在了父母家。担心妻子、担心孩子,他的笑容并不轻松。最终,他遵守规矩,没上楼探望妻子,为了彼此的安全。

每一批出舱的人员都要进行肺部 CT 等检查,大家一直盼着快点去做检查,同时又害怕去做检查,更害怕公布结果,尤其是有人体温徘徊在 37℃ 左右时,更是一遍又一遍焦虑地反复监测。

由于空气干燥,身穿防护服喝水较少,医务人员会出不同的状况,有的女同志用纸尿裤有了难言之隐,我会及时咨询专家给她们配置药物,很多同志噪子不舒服,干咳,发痒,我们会在食物保健上给他们一些调理,比如,提供稀饭,喝银耳汤,含片,补充维生素 C,可仍然有人症状得不到缓解。可无论怎样不舒服,他们每天都是坚持去病房,告诫自己一定不能倒下,一定要完成这个使命!白衣天使的担当平日里不会有人刻意去表现,也不会引起社会如此广泛的关注,可在这段时光,常常自然而然地呈现。这时常让我想起一首歌,我敬你满身伤痕还如此认真,山水迢迢还奋不顾身;我敬你万千心碎还深藏一吻,乌云滚滚还走马上任。

当我在群里恭喜大家,所有的人员检查正常时,群里总会欢呼雀跃,终于放心了!这是最好的消息!对于我们来说,这真的是最好的消息!没有感染他们就可以平安回家了!

有一个小女孩,顺利完成了隔离病房的任务,出舱在酒店隔离。有一天却突发腹痛,我们用救护车将她送到普外科,原来是胆石症犯了,鉴于她隔离期未满,无法手术,只好进行保守治疗。打针、输液,持续了好几天,后来又加重一次,还是无法手术,每天她都备受煎熬,非常时期,想想临床医务人员看病都这么难,何况其他普通百姓?同事们特别关注她,我们也给她联系了专家会诊,一有风吹草动,赶紧地去帮忙和处理。在她的顽强和坚持下,一周后,病魔消退,症状缓解,她竟然慢慢痊愈了。



随着全国各地公益组织的大量捐赠,防控物资得到了缓解,生活物资也丰富了起来,超市逐渐开业,不时有水果、酸奶供应,生活也得到了改善。医护不再叫唤要吃什么了,相反的却是我们服务组人员每天劝他们要多吃点,好好恢复体力,可他们却是说,宅在酒店无所事事,要好好减肥!这或许也是疫情逐步控制后,大家心态向好的改变吧。

在隔离酒店最开心的时刻,是出舱医护人员接受领导慰问的时刻。住在酒店,有严格的隔离制度,隔离人员不能出客房门,也不能接待其他亲朋好友的探视。习惯了忙碌的他们,从病房撤离下来一直呆在房间,寸步不行,非常不习惯,我们可以理解,但爱莫能助。领导来慰问,他们可以名正言顺下楼来呼吸空气,晒晒太阳,和同事面对面聊天问好,还可以领到党和政府给予的奖励津贴。每到此时,我会早早通知到群里,让大家准备好衣服妆容,整整齐齐等待慰问。还有更激动人心的,是那些写了入党申请书,在抗疫一线表现突出的同志们特殊的入党宣誓仪式。鲜艳的党旗,庄严的誓词,在每个经受过此次疫情防控战洗礼的医务人员心中久久回味回荡。

对于回家,是隔离人员最终的盼望。男士们认真整理自己仪表容颜,消毒物品,美女们果断地断舍离。我们请了志愿者为他们理发,我们准备消毒剂帮他们把车辆消毒,我们安排好车辆将他们护送到家,看着他们意气风发,提着行李款款而行,我们知道,他们心中的那个英雄已经回来了。

白岩松说,人们声称最美好的岁月,其实都是痛苦的,只有事后回忆起来的时候,才那么幸福。但走过坎坷,饱尝艰辛,突破自我,打破局限,你赢得了生命不一样的曙光,这曙光带给你幸福,而艰辛,你本能地忽略掉而已。是的,在我们人类理想的意愿中,始终只有一小部分才能成为轰轰烈烈的大事件,所有其他意愿注定是默默无闻的微小行动,这些微小行动所共同体现的价值要比轰轰烈烈的事件强大千倍。后者之于前者,就像深海浪尖上转瞬即逝的泡沫。

在疫情面前,在灾难面前,哪怕是一句轻声问候,哪怕是一直坚守在家,哪怕是最微小的善举,哪怕是最平常的善心,我们平凡人,竭尽所能,做力所能及的事,我们尽力了,也就无悔了。

3 月 20 日,春分。雨霁风光,春分天气,千花百卉争明媚,随着最后一批医护人员从医学隔离区安全撤离,标致着我们抗疫服务工作划上了圆满的句号!从 2 月 4 日开始,40 多个日日夜夜,两个酒店十几批次 170 余名医护人员的照护,我们隔离保障服务组把抗疫英雄平安还给了医院,还给了家人!从元宵节,到情人节,到三八节,到植树节,从立春,到雨水,到惊蛰,到春分,24 个节气,我们经历了 4 个,我们服务组和医护共同携手,亲如一家,全心全意,无惧无畏,终于把那新冠病魔碾碎。

从此,愿山河无恙,你我安康!


编辑: 连花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丁香园”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丁香园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丁香园”。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同时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Ap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