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大附一院(安徽省立医院):百年老院为战疫贡献「硬核」力量

2020-05-06 13:47 来源:丁香园 作者:
字体大小
- |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安徽省立医院):

科技支撑 科学防控 百年老院贡献抗疫「硬核」力量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安徽省立医院)拥有 122 年历史,2017 年 12 月 23 日成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直属附属医院。在全国疫情防控最吃劲的关键阶段,中国科大附一院皖鄂两线作战,以科技为支撑,坚持科学防控,作为安徽省级新冠肺炎定点收治医院和安徽省重症患者集中救治基地医院之一,医院治愈出院确诊患者 85 人(其中重型及危重型 29 人);派出 4 批医疗队 162 名队员驰援武汉 5 家医院和 1 家方舱医院,是安徽支援武汉医务人员最多的医疗机构。中国科大与附一院联合攻关团队率先提出的「托珠单抗+常规治疗」免疫治疗方案进入国家第七版诊疗方案,该方案从安徽到武汉,从中国到国际多国推广应用,为全球抗疫贡献了中国力量。

超前谋划,科学防控保安全

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医院党委超前谋划,迅速成立新冠肺炎防治工作领导小组,制订防控救治工作方案,按战时状态统筹全院抗疫工作。全院取消春节假期,7000 余名员工坚守工作岗位。

1 月 16 日,安徽省疫情防控指挥部动员会后,医院立即部署,仅用 1 天半时间就完成标准发热门诊和隔离病房设置,元月 20 日,将感染病院区原有的 200 多住院病人分流到其他院区,病房全部腾空用于收治新冠肺炎确诊及疑似患者,保证了医院元月 19 日顺利接收首例发热病人、元月 21 日接收首例新冠住院病人,也为后期做到新冠病人应收尽收和接收全省重症患者提供了重要保障。

坚持「集中病例、集中专家、集中资源、集中救治」「四集中」原则,跨院区调集医院最顶尖专家、最优质护理团队和医务、院感管理骨干,集中多学科优势,精准施治,人性化诊疗,对重症、危重症患者实行「一人一案」「一人一团队」,尽最大努力提高治愈率、降低病亡率。85 位确诊患者(重型及危重型 29 人)治愈出院,收治排查疑似患者 96 例,安徽省最高龄患者(93 岁)、合肥市最低龄患儿(4 岁)、肾移植术后感染新冠病毒患者均从这里治愈出院。

作为安徽省新冠肺炎医疗救治专家组组长单位,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专家、副院长徐晓玲教授以及多位专家组成员多次奔赴蚌埠、六安、安庆、亳州、阜阳等安徽多市,全力指导、参与全省重症、危重症新冠患者医疗救治工作,为安徽疫情防控和患者救治做出重要贡献。

抗疫期间,医院不但要接收新冠病人,还要接诊普通急危重症患者,有效保障普通就诊患者和医护人员安全是医院面临的另一大挑战。医院在短时间内迅速研究出台发热患者预检分诊、检查检验、确诊患者转诊、普通重症患者诊疗、手术、住院、陪护人员管理、物资保障与协调等 40 余项应急处置流程和防控规章制度,通过动态管理、科学防控,在维持基本医疗秩序、守护人民生命健康的同时,实现了非新冠就诊者和医务人员零感染目标。

1 月 23 日武汉封城,医院党委超前发出通知,号召全院上下随时做好援鄂准备,成立三支由院领导任队长、党员干部为骨干的应急预备队,并强化培训,保证随时能拉得出、用得上、打得赢。关键时刻,预备队发挥作用,2 月 12 日晚间 9 点半医院接到国家卫生健康委紧急指令,需要组派一支 137 人的医疗队(100 名护士、37 名医生)整建制接管武汉协和医院肿瘤中心 1 个病区,2 小时之内必须上报名单。医院因为有准备,在规定时间内高质量完成医疗队组建,按时集结出征。

65 天里,医院共派出 4 批医疗队 162 人支援湖北,出色完成任务,其中第三批 137 人医疗队整建制接管武汉协和医院肿瘤中心 Z6 病区,通过分层诊疗、人性化护理,在支援武汉协和医院肿瘤医院的 13 支国家医疗队中,实现收治重症患者总数、医疗质量考核「双第一」,团队「零感染」,为湖北疫情防控做出「安徽贡献」,同时涌现出一大批先进人物和先进事迹。

科技抗疫,贡献安徽「硬核」力量

医院坚持科技支撑,运用科技成果助力战「疫」。在安徽省和中科院新冠肺炎应急科技攻关项目支持下,中国科大魏海明教授和附一院徐晓玲教授牵头组成的联合攻关团队,在国内最早开展炎症风暴机制与干预策略研究,在发现新冠病毒感染致重症肺炎炎症风暴可能的关键机制后,迅速提出「单克隆抗体药物托珠单抗+常规治疗」的免疫治疗方案,并用于临床探索性治疗,安徽 21 位患者(含 4 名危重症患者)受益,全部治愈出院。该方案得到国家卫健委、科技部、中国红十字会等多方关注,被列入国家《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七版)》向全国推广。

3 月 4 日,在国家卫健委医政医管局召开的全国新冠肺炎医疗救治工作视频培训会上,徐晓玲教授向国内同行专家介绍新冠肺炎免疫治疗的「中国科大方案」,发出新冠肺炎研究和治疗领域的「安徽声音」。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三次介绍了这一方案治疗重症患者的相关情况。

在国家卫健委的统筹部署和中国红十字会的大力支持下,2 月 25 日,医院党委书记刘同柱带领专家组一行奔赴武汉,14 家重症救治定点医院先后有 513 名患者采用该方案进行治疗,为减轻患者痛苦,降低病亡率做出了积极贡献。

国际援助「云分享」,大医院有大担当

随着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的蔓延加剧,「托珠单抗+常规治疗」免疫治疗方案得到越来越多的国际关注和肯定。

受中国红十字会、国家卫生健康委委派,医院先后派出多位专家赴伊朗、意大利援助,指导该方案使用,同时也将方案译成英语、波斯语等多个语种,期待更多国家的重症、危重症患者从中受益。目前,「中国科大方案」已在美国、德国、俄罗斯、意大利、西班牙、伊朗等 20 多个国家的新冠患者临床治疗中采用。

医院还多次组织专家向印度、巴基斯坦、波兰、瑞士、德国、英国、俄罗斯、瑞典、加拿大等多个国家近百家医院的同行专家通过远程视频会议方式,毫无保留地「云分享」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患者救治中的「安徽经验」和「中国科大方案」,为全球抗疫贡献中国力量。

立足互联网+,为抗疫提供「智慧支撑」

利用「互联网+」,为疫情防控提供「智慧」支撑。疫情期间,医院及时开通互联网医院网上发热咨询门诊,24 小时免费为全国患者提供关于新型冠状病毒防控网上咨询服务,呼吸与危重症科、感染科、全科医学科、心血管内科、内分泌科等百余名医生参与。万余名网友通过图文、视频方式向医生咨询,医生在线查看检验检查报告,解答疑问,开展发热分诊处理,引导科学正确就医,减少交叉感染。

疫情期间,医院科研人员自主研发出新型冠状病毒自我决策支持系统,用户可以通过该系统到科学自我评估,通过专家意见,判断是否需要前往医院进一步就诊,实现寻找疑似患者和预检分诊的关口前移。浏览量超过 83 万次,在线自测超过 24 万人次,受到包括新华社、人民网、中新社、中青报、中国日报等众多主流媒体关注报道。

推出全国首台无接触自助服务设备,点击空中即可成像,并可控制视角,有效降低因人体与物体表面接触时发生交叉感染的可能,保障患者安全同时有效保护用户隐私。受到新华社、央视新闻、中新社、中青报等众多主流媒体关注报道。




编辑: 连花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丁香园”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丁香园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丁香园”。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同时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