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晶晶援鄂抗「疫」之路

2020-04-17 15:54 来源:丁香园 作者:
字体大小
- | +

今天来到武汉已经 25 天了,这短短的几十天将会是我一辈子难忘的经历。

第二天我就摇身一变从「美少女」变成了「假小子」, 剪掉了跟随我二十多年的长发。

图片6.png

面对压力,适应压力,战胜压力

上班的前一晚总是难以入眠,问了其他队友,也是这种情况,有人甚至需要药物辅助入眠,一开始大家似乎都被一种无形的压力笼罩着。

每天早上 4 点多钟起床,匆匆的吃点早餐,5 点 20 的公交车。车窗外的武汉像是被按下了暂停键,一切变得不再生动。6 点穿防护服,大家互相检查,防护完好。7 点进舱交班。

穿着防护服的我像是在另一个环境里,刚开始只觉得这身装备有所限制了我们的行动,没过一会呼吸越来越难受,感觉有些东西在头中间压着,头昏、眼花逐步伴随而来。我不断的告诉自己要克服、克服!这是一场持久战,我不能在上战场的第一天就落后。

图片7.png

想到第一次出舱的情景,全舱夜班 24 名护士排队出仓,由于出舱口只有一个,出仓流程也颇为复杂,我整整等待了两个多小时,上了一天的班浑身湿透难以忍受,内心更是难以抚平的焦灼,鼻翼两侧流下来的不知道是雾水还是泪水,接着是等公交车又等了一个多小时,回到住所已经是下午五点多钟了,从凌晨 4 点到下午 5 点整个人都虚脱无力。在随后省队的领导增设出舱口,合理安排出舱时间,一切向好的方向发展,让我们更有信心打赢这场「保卫战」。


「护士,我想看看你们的脸,好记住你们的模样。」

一次次的进舱,我们穿防护服越来越熟练。与患者相处的这些天来发现,武汉人民所处的困境是我们无法感同身受的,我很钦佩患友们持有着对待病毒乐观积极的心态,他们无处不散发着武汉人的「逗」和「犟」,这是一种态度、一种精神、一种支撑。我们知道,他们内心的惶恐与不安和希望与期盼交织时的那种五味杂陈,我们也知道,这是他们积极对抗此次疫情最后的倔强。

在方舱医院里我们必须密切关注到每一位患者的生命体征和满足每一位患者的需求。

「护士,请帮我换一个口罩。」

「我的盆不见了,能再拿一个盆吗?」

「护士,56 床不舒服,请你看一下吧。」

虽然护目镜上的雾水成水滴顺着鼻翼两侧流下来,但我们每个人都保持最佳状态站好自己的岗位。

今天有一名患者出院,我在整理物品的时候他走过来说:「护士,今天我要出院了,我想看看你们的脸,记住你们的模样。你们救了我的命,我不想以后遇上了我却认不出你们来」。

他的话让我很感动,告诉他:「我们都是一个模样,白衣天使的样子。如果以后有缘遇见的话,我会认出你主动和你打招呼。」

与方舱医院患者相处二十多天,医护人员和患者成为了好朋友,我们会把自己从江苏带来的特产和患者们一起分享,和他们讲讲最近很火的「江苏十三太保」的故事。患者们看不见我的脸,不管此刻我是有多累多渴多饿,我都要表现出精神饱满,斗志昂扬,因为我们就是患者最后的希望,要让他们知道,武汉人民并不是孤独的在坚守,医护人员也从没因为病毒的张狂而退却,我们要为患者铸就一柄坚实的盾牌,誓死抵挡病毒的侵蚀!

图片8.png

千里之外感受家乡的温暖

这几天特别想家,想家乡的饭菜,想起我临出发前的情形,母亲含泪看着我,想挽留,但她知道她留不住我想去武汉抗疫的决心。她只是对我说了句:「姑娘,只要你觉得对的事,妈妈就支持你。但你要好好的啊,妈妈等你回来。」为了不让母亲看出我的不舍和难过,我转身走了。留母亲独身一人在家中,还每日为我提心吊胆的担心着,实属不孝。留在金湖给与母亲的是陪伴,去武汉却是抗击疫情挽救生命,在大爱与小爱之间我选择了大爱,因为此刻的武汉人民更需要我!

抗「疫」期间,我们的日常生活得到了来自家乡人民的关怀,使我们没有后顾之忧,在武汉支援可以全心,全力投入战役。还记得那一天,医院又给我们寄来物资时,将大箱子打开,发现一个装得都要溢出来的牛奶提手的袋子,只因我们说了句「口罩戴时间久了把耳朵勒得肿了」,于是全院职工开始帮我们收集牛奶手提袋,真的,此刻我们感受到全院满满的爱!比个心!

图片5.png

我想在很多年以后,我带着家人一起闲逛武汉的大街小巷,漫步江滩,悉数着长江大桥上穿梭如织的车流,江风拂面。我会向孩子讲述一段故事:「孩子你知道吗?妈妈曾经和战友们一起拯救过这座美丽的城市,我们无谓生死,万众一心打赢了 2020 庚子鼠年春节那场没有硝烟的战「疫」。


编辑: 连花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丁香园”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丁香园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丁香园”。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同时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Ap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