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病毒近身「搏斗」40 天 这只「特战队」检测核酸样本超 1.5 万份

2020-04-09 14:03 来源:丁香园 作者:
字体大小
- | +

每天全副武装,面对面与病毒「交手」,在微观世界里搜寻、侦察、确认、擒获病原。在武汉市中心医院后湖院区检验科分子生物实验室,有这样一支由 14 名医师组成的「特战队」。在离危险最近的地方,他们同时间赛跑,与病毒较量,不分昼夜鏖战 40 天,完成 1.5 万余份病毒核酸样本检测,为患者确诊医治和隔离防护提供了重要依据。

武汉市中心医院 核算检验.jpg

实验室就是「主战场」高峰时一天超 900 份

3 月 5 日晚上 8 点,分子生物实验室,医师们 4 人一组忙个不停:样本分拣、灭活、提取、扩增……一系列工作紧张有序,核酸提取仪、核酸扩增仪等各类设备高速运转。

31 岁的主管技师吴唐维博士本应 6 点下班,但她照旧留了下来:「2 个小时前来了 500 多个标本,正忙的时候,不忍心丢下大伙,我是检测组的组长,多承担一些是应该的。」

吴唐维口中的检测组是科室组建的一支检测「特战队」。1 月 25 日,经紧急改造后的分子实验室开始运行,吴唐维临危受命担任检测组组长。最初,检测组吸纳了科室的 6 名干将,一天两班倒,24 小时连轴转。随着样本检测量陡增,小组陆续增员至 14 人,年龄最大的 40 岁,最小的 28 岁,其中党员有 12 名。大家 2-3 人一组,每天三个班次轮番「作战」,争分夺秒,全力为前方提供准确的数据。

武汉市中心医院检验科主任卢忠心介绍,实验室主要承担来自发热门诊、住院患者和隔离点的样本检测,高峰时期一天要检测 900 多份核酸样本。「及时而准确的检验报告,可以为病人的救治提供重要的诊断支撑,早一分钟发报告就能早一分钟诊断,早一分钟治疗,这关系到更多人的生命安全。」

武汉市中心医院.jpg

作为检测组组长,又是党员,吴唐维习惯性把加班的活揽了下来,实验室刚运转时,她经常一连工作十几个小时,并随时待命。

38 岁的党员张驰,是组里公认能吃苦的「劳模」,穿上厚重的防护服,一进到实验室里就能待上七八个小时。「同事们都佩服我的憋尿能力。」张弛笑着说,「其实刚开始很不适应,待一会就觉得憋闷、头晕,时间久了,大家一起相互鼓励、相互帮助,现在全副武装下工作起来也能得心应手。」

36 岁的党员熊阿莉博士是组里的多面手,不仅工作一丝不苟,还当起了科室的兼职理发师,利用休息时间给同事们理发,方便同事们轻装上阵。

闯六关识「真凶」 与病毒近身「搏斗」40 天

穿戴防护是每天进入实验室之前吴唐维和队员们必须完成的一套「标准动作」。「穿好三级防护一般需要半小时,独立完成比较难,大家会互相帮助。被层层包裹后,你的动作都会慢下来,连侧个身弯个腰都不是那么方便。」吴唐维介绍。为了加快检测速度,队员们通常要七八个小时不吃不喝。

病毒样本送到实验室,一般需要经过六个步骤才能完成检测。首先,在生物安全柜里分拣病例样本后,队员们要对装有标本的密封袋进行喷洒消毒,随后将样本拿到水浴箱进行 45 分钟病毒灭活,冷却 10 分钟后,再对样本进行编号。接下来将样本置入全自动核酸提取仪内进行核酸抽提,抽提结束后,加入成品试剂,放入扩增仪中进行基因扩增。最终,医师查看结果,综合指标判断阴阳性,得出报告。「整个过程要持续 6 个小时。」吴唐维介绍。

从样本接收、分拣、编号、加样、检测,每一个环节都有产生气溶胶的风险,队员们必须处处严谨认真。当天的标本,不管到多晚,他们都尽全力检测完成,不让标本放置时间过长,以免影响检测结果,对病人的每一份标本负责,慎重审核每一份报告。战「疫」期间,在这支特殊的战队里,同志们守望相助、团结协作,「不辱使命!」是他们简单而郑重的承诺。从大年初一到现在,队员们已连续奋战 40 余天,顺利完成 1.5 万余份新冠病毒核酸检测。


编辑: 连花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丁香园”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丁香园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丁香园”。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同时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