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别 22 天,这对黄石夫妻的「团圆照」让人泪目

2020-04-08 16:36 来源:丁香园 作者:
字体大小
- | +

1 月 30 日,按照黄石市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安排,黄石市中医医院(市传染病医院)团城山院区正式取消发热门诊,全部用于收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确诊病例,成为黄石「小汤山」。

2 月 1 日上午 12:00,黄石爱康医院 22 名医护人员前往驰援。这 22 名增援医护人员在隔离病区中迅速调整状态,持续奋战在抗击疫情的主战场。爱康医院心血管内科医生张静用抗疫日记,记录了他们闪闪发光的日常点滴。

请战出发:像是去炸碉堡的战士

记得 2 月 1 日的时候,云雾终于消散,黄石露出了久违的太阳。疫情笼罩之下,城市中的每一个人都生活在一种不确定中。人们都知道新冠肺炎很危险,却不知道危险在哪里。当天早上,我和爱人简单告别后,背着行囊去了医院。

头一天,黄石市中医医院(市传染病医院)就地转化成为隔离病区,所有床位全部用于确诊病例的收治,成为黄石「小汤山」。因为需要医护力量增援,我报了名。到达医院的时候,医院多功能报告厅里聚集了各个科室前来的同伴们,总计 22 人。

原本,我心中还有一丝紧张:我和老婆都去前线了,两个孩子在农村老家会过得怎么样?我会不会遇到意料之外的状况……可看到他们之后,我突然不紧张了。作为医生,治病救人、守护生命是我们的职责。说实话,我们没有理由退后。

医院为我们举行了一个简短的送行仪式,同伴们的宣誓声震耳欲聋:「面对疫情,守护生命,一心赴救,不辱使命……」那一刻,我内心更多的情绪是自豪。

进入病区:从来都只有患者至上

一天中午,我在病区值班,护士们还在核对医嘱,大家都没吃饭。突然间,警报响了:「快叫医生进来看一看,48 床快不行了!」

我记得 48 床是一位 61 岁的男性患者,姓徐。隔离病区护士报告说,患者突发呼吸困难、憋闷难以缓解。更严重的是徐某烦躁不安,咯出红色分泌物到处都是,病房其他病人避而远之,纷纷逃离至病区走廊。

我和另一名本院医生,穿好隔离衣,往隔离病房里面冲去。这期间,有院感控制人员检查我们隔离衣服穿戴的情况,可我们根本顾不上,一把推开了他。进入病房,我看到病人已经奄奄一息,呼吸浅快,面颊布满了暗红色的分泌物,枕头、床单上颗粒样的红色液体到处都是。

我赶紧上前处置,病人的口角处还不时流出鲜红色的分泌物。他咯出的淡红色痰液,飞溅到我的眼罩、口罩和隔离衣上。这让我回想起来感觉后怕,危险真的无处不在。但当时,我顾不上。在我们接受的价值观中,从来都只有患者至上。

我们迅速清理患者的口腔、吸出痰液后,擦干患者的面庞,并进行紧急治疗。病房里,谁都不敢大声说话,呼吸的声音都显得格外大,时间一秒一秒过去,患者生命体征终于稳定。走出隔离区,我拿酒精喷枪把自己全身上上下下洗了一个澡。

冬将尽,春可期

分别第 22 天,妻子从她所在中心医院隔离病区给我发来图片,她穿着防护服,双双竖起大拇指,我在黄石「小汤山」也拍了一张跟她动作一样的照片,拼接在一起,算是我们分离十多天后的相聚。儿子发来信息说好想吃肉……我的心里不是滋味。

北京爱康.png

时至今日,隔离病区里的工作已经顺畅多了。但越是如此,我越感觉自己责任重大。谁不怕困难和危险呢,其实每个人都怕,重要的是,你要有面对「怕」的态度和方式。

在这次疫情的最前线,我看到了身边一些党员敢于担当,冲锋在前,冒着生命危险,救死扶伤的精神。说实话,他们的行为让我很感动,也值得我学习敬仰,更激发了我想成为他们那样的人。我也写下了入党申请书,连同科室其他追求进步的 9 位同事一起,将入党申请书交给了疫情前线党办的同志,表达了我们火线入党的心声。

我也逐渐明白,病毒只是路过,冬将尽,春可期,一切阴霾都将散去,我们必会笑对阳光!


编辑: 连花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丁香园”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丁香园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丁香园”。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同时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