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病例介绍
病人男性,41 岁,有乙肝家族史,其哥哥有乙肝肝硬化病史。患者一直定期体检,乙肝两对半提示 HBsAg、HBeAg 和 HBcAb 阳性,HBVDNA(+),B 超和 Fibroscan 正常,故一直未治疗。2017 年 10 月因反复肝功能异常三个月就诊。病人仅间断服用异甘草酸镁注射液和双环醇片,一直未正规抗病毒治疗,但肝功能仍反复波动。来我院后,门诊检查肝功能。乙肝两对半示 HBsAg、HBeAg、抗 HBc 均阳性,HBVDNA 5.1E+7IU/ml((检测下限<20IU/ml,罗氏)。彩超示肝区回声增粗,无明显肝硬化声像。查体:一般情况可,无明显阳性体征。跟患者沟通后,予以核苷类抗病毒药物口服治疗。2017 年 10 月开始恩替卡韦抗病毒治疗,15 个月后换用 TAF 治疗。
二、 临床诊断
2017 年 7 月初定期体检发现肝功能异常,ALT215, AST156, GGT78,在当地复查挂水,转氨酶逐渐恢复,后改为口服保肝降酶治疗。但是肝功能提示 ALT 仍反复波动于 100 左右。
2017 年 10 月来我院复查结果,ALT 215 IU/mL,AST 61 IU/mL,HBV DNA 3.1E10^6 IU/mL(检测下限<20IU/ml),HBsAg (+),HBeAg (+),AFP 正常,B 超:肝区回声增粗,Fibroscan:8.1kpa, CAP 218。有抗病毒治疗指征,开始恩替卡韦(ETV)抗乙肝病毒治疗。
治疗 3 月后复查结果:ALT 52 IU/mL,AST 23 IU/mL,HBV DNA 5.2*10^4 IU/mL,AFP 正常。
治疗 6 月后复查结果:ALT 36 IU/mL,AST 28 IU/mL,HBV DNA 2.3*10^3 IU/mL,AFP 正常。
治疗 12 月后复查结果:ALT 30 IU/mL,AST 22IU/mL,HBV DNA 1.5*10^3 IU/mL,AFP 正常。
治疗 15 月后复查结果(2019 年 01 月):ALT 34 IU/mL,AST 20 IU/mL,HBV DNA 1.3*10^3 IU/mL, 故建议行耐药位点检测未见异常。HBsAg 17516.4(+),HBeAg 8994.5(+),AFP 正常,B 超:肝区回声增粗,Fibroscan:8.6kpa, CAP 198。
根据患者情况考虑原发应答不佳,换用富马酸丙酚替诺福韦(TAF) 每日一片。
换药后 3 月复测:肝功能正常,HBV DNA <20 IU/mL(低于检测下限),
换药后 6 月复测:肝功能正常,HBV DNA <20 IU/mL(低于检测下限),HBsAg (+),HBeAg (+),HBeAb(+),AFP 正常,B 超:肝区回声稍增粗。
换药后 9 月复测(2019 年 10 月):ALT 30 IU/mL,AST 24 IU/mL,HBV DNA <20 IU/mL(低于检测下限),HBsAg (+),HBeAg (-),HBeAb(+),AFP 正常,B 超:基本正常,Fibroscan:6.6kpa, CAP 218。。
现患者仍继续 TAF 治疗中。
三、 治疗心得
对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ETV、TDF、TAF 均为目前各大指南推荐的一线 HBV 抗病毒治疗药物。患者有乙肝家族史,系母婴传播,初期反复肝功能异常,考虑乙肝活动,患者开始选择恩替卡韦抗病毒治疗,患者在使用初始方案 48 周,尽管肝功能逐渐正常,病毒载量下降但 HBV DNA 载量仍然可以检测到,考虑安全性和经济因素,患者不愿意联合治疗或者更改药物治疗,跟患者反复沟通后患者,患者 60 周时同意更换 TAF 抗病毒治疗,同时要求 HBV DNA 载量越低越好。
该病例中患者为中年患者,有乙肝家族史,HBV DNA 阳性,HBeAg 阳性,ALT 异常,有明确的抗病毒治疗指征,给与 ETV 治疗。核实服药率良好、服药方法正确,48 周后 HBV DNA 仍未达检测下限,且耐药位点未见异常,考虑原发应答不佳,更换治疗方案为 TAF 25 mg 每日一次。服药 3 个月、6 个月,9 个月后复查,HBV DNA 载量均低于 20IU/ml 检测下限,同时 9 个月时出现 HBeAg 和 HBeAb 的血清转换,符合指南要求。
相比 TAF 是目前最新的一线 HBV 抗病毒药物,目前国内外多项研究证明了其强效的抗病毒作用,同时骨骼、肾脏的安全性显著优于 TDF。该患者在 ETV 治疗 60 周后病毒载量未达指南要求,TAF 目前已在国内上市且进入医保,患者及时换用,最终取得较好治疗效果。这对于我们今后在临床中此类患者的方案调整,有一定的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