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例ATG 联合 CsA 治疗肝炎相关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病例

2019-12-17 15:34 来源:丁香园 作者:
字体大小
- | +


患者情况:

姓  名:XXX

性  别: 男   

首次入院年龄:29 岁    

首次入院时间:2019-06-18 

入院时情况:

患者因「皮肤黄染 3 月余,白细胞、血小板减少 1 月」入院。患者入院前 3 月余上腹部不适后出现皮肤黄染,伴尿色加深,无发热、咳嗽、咳痰,无腹痛、腹泻,无鼻衄、牙龈渗血,就诊于当地医院查血常规:WBC 3.31×109/L,HGB 165 g/L,PLT 117×109/L, 肝功能示:ALT 2260U/L,AST 1284U/L,LDH 436U/L,TBIL 194.5umol/L,IBIL 80.1umol/L,DBIL 114.4umol/L,予对症降酶改善肝功能治疗,患者肝功能逐渐降至正常。1 月前患者白细胞、血小板逐渐下降,于当地医院行骨穿检查,髂骨骨髓增生活跃,粒系 49% 红系 32%,巨核细胞 16 个。血常规:WBC 1.46×109/L,HGB 130 g/L,PLT 12×109/L,ANC 0.77×109/L,Ret% 0.58%,Ret 值 0.02×1012/L,患者为进一步诊治就诊于我院。患者患病以来,神志清,精神可,饮食、睡眠可,大小便可。体重无明显改变。

既往史、个人史:

无殊。

体格检查:

生命体征平稳,周身皮肤无皮疹、黄染、出血点。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巩膜无黄染。口唇无紫绀,牙龈无增生,咽部无充血,扁桃体无肿大。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罗音。心率 87 次/分,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腹部平坦,肝、脾肋下未触及,四肢活动正常,双下肢无浮肿。

入院诊断: 

1. 白细胞、血小板减少待查:1)肝炎相关再生障碍性贫血?2)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

诊疗经过:

患者入院后完善外周血、骨髓检查,血常规 WBC 1.18×109/L,HGB 129 g/L,PLT 15×109/L,ANC 值 0.59×109/L,Ret% 0.51%,Ret 绝对值 0.0193×1012/L,髂骨骨髓增生减低,粒系 25.5%,红系 21.5%,巨核 0 个,未见病态造血。胸骨骨髓增生减低,粒系 19.5%,E 红系 6.5%,淋巴细胞比例 51.5%,为成熟淋巴细胞,巨核 5 个,骨髓小粒空虚。骨髓病理:骨髓增生较低下(约 30%),脂肪细胞增生,粒红系细胞散在或灶性分布,均以中幼及以下阶段细胞为主,未见巨核细胞,少量淋巴细胞散在分布,网状纤维染色(MF-1 级,灶性)。免疫分型 MDS/MPN:红系比例减低,粒红系表型未见明显异常,T 淋巴细胞 CD4+/CD8+= 0.06,比例明显减低。染色体核型:46,XY[20]。造血祖细胞培养:红系祖细胞集落培养 20/105BMMNC(68-93),红系爆氏集落培养 7/105BMMNC(25-37),粒-单系祖细胞集落培养 4/105BMMNC(14-29),混合祖细胞集落培养 0/105BMMNC(0-1)。TCRβ、TCRγ均阴性。PNH 克隆检测: 阴性。生化、免疫、溶血、出凝血等检查无明显异常。诊断为肝炎相关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于 2019.07.03 行 ATG 治疗,兔 ATG 225 mg/d,连续 5 天静脉输注,同时输血制品支持治疗。ATG 后联合环孢素(CsA)100 mg,q12 h 口服并根据 CsA 浓度调整 CsA 用量。ATG 后患者出现咽痛明显,伴发热 38.0℃,当时处于粒细胞缺乏期,加用美罗培南 500 mg,q6 h 抗感染治疗,患者体温降至正常。ATG 治疗期间患者出现全身红色皮疹,伴瘙痒,考虑血清病反应,予激素治疗后好转。患者 ATG 治疗后一个月脱离血制品输注,ATG 后两个月血常规正常,达完全血液学反应。

表 1. 患者 ATG 联合 CsA 治疗后血常规随访

Time

HGB

(g/L)

WBC

(×109/L)

PLT

(×109/L)

ANC

(×109/L)

RET

(×109/L)

2019.06.18(治疗前)

129

1.18

15

0.59

19.3

2019.08.09(治疗 1 个月)

76

2.71

63

1.95

87.5

2019.09.16(治疗 2 个月)

125

4.88

147

2.29

-

附:WBC 白细胞计数,HGB 血红蛋白,PLT 血小板计数,ANC 中性粒细胞计数,RET 网织红细胞计数

专家点评:

本例为典型肝炎相关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hepatitis-associated aplastic anemia;HAAA), 经 ATG 联合 CSA 治疗后迅速地恢复三系造血的成功例子。

HAAA 患者表现为血清学阴性的肝炎(黄疸,转氨酶升高明显,但甲乙丙丁戊肝炎检测阴性)。患者经保肝治疗,肝功好转后数月内发生外周血细胞减少、骨髓造血衰竭。认为肝炎的发生与造血干细胞的损伤存在发病机制上的一致性。如果患者既往存在乙肝丙肝等病史,再发生再生障碍性贫血,AA 的发生与肝炎没有时间及机制上的相关性,不应诊断为肝炎相关再障。HAAA 通常病程更短、疾病进展更快、伴发严重感染及出血。此患者在血清学阴性的肝炎后 2 个月,肝功能恢复正常后突然发生血细胞减少,并且血象进行性下降,中性粒细胞由正常水平迅速下降为 0.59×109/L,骨髓由开始的增生活跃短时间内进展为增生减低,是典型的肝炎相关再障表现。并且患者在短时间内达到了重型再障的标准,因此确诊为重型 HAAA。

我们中心回顾了我们治疗的 HAAA 患者 41 例,并与过去治疗的特发性再障(IAA)患者进行了比较,并且进行了年龄与疾病轻重程度的匹配。结果显示 HAAA 患者淋巴细胞亚群稳态失衡更为明显,其 CD3+CD4+T 淋巴细胞比例及绝对值均明显减低、CD3+CD8+T 淋巴细胞绝对值减低 而比例增高,CD4+/CD8+细胞比值更为低下与文献 HAAA 患者免疫特征相似,提示 HAAA 异常免疫较 IAA 更活跃 ,在 VSAA 患者中表现尤为突出。HAAA 骨髓造血衰竭更为严重,感染控制也更为棘手。

HAAA 患者骨髓造血衰竭免疫发病机制更加明确,IST 应用更加有理论基础,但临床报道疗效不一,多数认为 HAAA 病情重,疗效差。我们与 IAA 比较的结果,显示 HAAA 患者的 6 个月疗效达到 56.1%,12 月 73.2%,IAA 患者 6、12 个月疗效为 53.7% 与 68.3%,HAAA 血液学反应率及生存率与 IAA 患者比较并无不同。

本例患者在确诊后,第一时间进行了 ATG+CSA 的 IST 方案治疗,患者治疗反应很快,一个月脱离血制品输注,2 个月达到 CR, 是一例成功病例。

因此,正确诊断 HAAA 并尽快进行 ATG+CSA 的强免疫抑制治疗,对于 HAAA 患者取得良好疗效非常重要。


4m 编码:SACN.THYM.19.12.16982

有效日期 2021 年 6 月

编辑: 韩小雪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丁香园”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丁香园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丁香园”。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同时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Ap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