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 月 21 日 是世界阿尔茨海默病日,今年的主题是「从容面对,不再回避(Let’s talk about dementia: end the stigma)」,以此呼吁社会各界、患者及家人摒弃消极、悲观的观念,积极应对疾病,给所有患有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 Disease,简称 AD)的老人以尊严和力量,让他们享高质量的生活。
还记得去年的世界阿尔茨海默病日主题为「记忆 3 秒钟」,这是因为全球每 3 秒钟就有一个老人陷入认知障碍的困境。
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 [1],我国 60 岁及以上人口占 13.26%,比 2000 年人口普查上升 2.93 个百分点,其中 65 岁及以上人口占 8.87%,比 2000 年人口普查上升 1.91 个百分点。预估计我国现有的 AD 患者约 350 万人,65 岁以上老人 AD 患病率,男性约 3.4%,女性 7.7%, 总患病率为 5.9%[2]。形势严峻,已不容回避,如何正确面对、从容面对 AD 是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认真思考的问题。
对于患者家属、社会各界来说,从内心深处、从态度上、从行动上做出改变就能够为 AD 患者带来温暖和从容面对的勇气;而对于医生、致力于 AD 诊治研究工作的学者们而言,每一步的研究进展都好比太阳,能够照亮 AD 患者内心、带来新生的希望。
从 AD 到 PCAD 的改变
AD 属于一种中枢神经系统变性疾病,临床表现为认知功能损害和精神行为障碍,病程呈慢性进行性,是老年期痴呆最常见的一种类型。时至今日,AD 的治疗依然是一个世界难题。目前,针对 AD 的所有治疗用药都是以尽量延缓疾病的进展为主要目的,而没有任何一种药物被证实能够真正治疗 AD 有效。一个又一个新药的研发失败让学者们认识到,在对抗 AD 的路上,现阶段的重点或许应该是把目光集中于更早期的 AD 阶段,即临床前 AD(PCAD)阶段 [3]。
所谓 PCAD,顾名思义是指患者有早期的 AD 病理改变,但尚未达到临床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CI)以及痴呆诊断标准的更早期阶段。这段时间可能长达 15-20 年,期间患者可以无任何症状出现。然而,这个时期患者体内可检测到 AD 病理的生物标志物,比如乙型类淀粉蛋白(Aβ42)以及神经纤维缠结 Tau 蛋白 [3]。
虽然 AD 的复杂病因尚未完全清楚,但目前通常认为,大脑中乙型类淀粉蛋白 (Aβ42) 的堆积成斑块,以及神经纤维缠结 Tau 蛋白产生,是导致脑神经元受损、死亡,诱发 AD 的两大因素。基于此,有学者指出,在 PCAD 阶段应积极采取一级预防和二级预防措施,其中一级预防主要是饮食调整、体育锻炼、认知功能训练以及常规治疗用药,旨在延缓病变的出现;二级预防主要是通过药物使用来达到减少 Aβ的形成和 Tau 的异常磷酸化的目的 [3]。
此外,近年来已经有多种治疗 PCAD 阶段的新药被研发出来,目前多处于不同临床试验阶段,期待这些新药在临床试验中取得令人满意的好成绩。
诊断认知的更新
对于 AD 患者,通常诊断方式是参照 1984 年的 NINCDS-ADRDA 或 2011 年的 NIA-AA 诊断标准,对存在可疑症状的患者,利用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等进行智力测验,然后实施正子摄影(PET-RIB)、核磁共振影像(MRI)和(或)生物标志物(Biomarker)指标等检查措施。然而,经这种方式诊断出的 AD 患者通常已存在严重的临床症状,可以说处于疾病的中晚期,即便积极用药,病情的进展速度也难以有效延缓。
随着对 AD 的研究深入,人们对该病的认知水平逐渐提高,在该病的防治方面也逐渐有了更好的经验和技术。如前所述,AD 的典型病理变化要远远早于患者临床症状,这些发现为 AD 早筛早诊早治提供了实现的契机。
在这种认知背景下,美国国立老化研究所与阿尔茨海默病协会(NIA-AA)于 2018 年发布了 AD 的生物学定义,即「A-T-N-C」,意为「脑中 Aβ42 蛋白浓度增加-Tau 蛋白浓度增加-Neurodegeneration(神经病变)-Cognitive(认知损害)」[4]。
AD 诊断方法进展图示
注:虽然「A-T-N-C」是基于 AD 潜在的病理改变过程而作出的定义,目前主要适用于 AD 相关的各种观察性和干预性研究,尚未推荐在临床实践中常规应用。但是该定义能更精准地区分病因,且能在更早期诊断 AD,从而达到对症治疗及早期干预的目的,具有极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检测技术的进步
在国际上,目前被医生专家公认的、可以有效诊断大脑中 Aβ42 和 Tau 蛋白这两个生物标志物浓度的方式主要有三种,分别为脑脊液(CSF)、正子摄影(PET-RIB)和血液检测(IMR)[5]。其中,由磁量研发团队所开发的「IMR 血液超微量检测蛋白质技术」是通过严谨的临床实验,且已在欧盟地区取得医疗器材上市许可证的诊断 AD 的新技术(EN ISO 13485:2012)。
「IMR 血液超微量检测蛋白质技术」让 AD 的早期诊断更便捷、准确,其超微量的灵敏性与精准度,可以在 AD 出现临床症状前的 15-20 年侦测到 Aβ42 和 Tau 蛋白的含量开始异常增加,进而作为医疗上的干预手段 [6]。此外,该技术能在极早期检查与出现轻微认知功能下降时对医生所给予的药物和治疗方式做定期性追踪,从而进一步调整或改变治疗方向与用药剂量。
鉴于此,「IMR 血液超微量检测蛋白质技术」一经问世便迅速引起国内外的广泛关注和认可。据了解,北京神磁创科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已于 2017 年底成功将该技术引入国内,并且已和数家三甲医院、第三方检测中心、高端养老进行相关的各种形式的合作。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关于 AD 血检的各项指标数据多来源于国外西方国家(高加索人种),为了获取准确的、最符合中国 AD 患者的真实数据,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301 医院、北京医院等多家医院共同开展了 AD 血检中国标准值临床试验。在这项意义重大的随机双盲多中心临床试验中,AD 生物标志物检测所采用的正是「IMR 血液超微量检测蛋白质技术」。期待这项惠及全国的临床试验能够尽快顺利完成、取得令人满意的结果。
结 语
「老年健康服务体系及功能仍亟待完善,盼能以维护老年健康权益和满足老年健康服务需求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推动医养结合服务,提高社会资源的配置和利用效率。」这是我国十三五卫生与健康规划提出的要求,其中一个重要的推广项目即涉及 AD 的防治,重点为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进而促进老年人功能健康。
相信随着医学技术水平的不断进步,随着国家、社会重视程度的增加,在各方共同努力下,我国 AD 患者将有机会享有更美好的老年生活,在不久的将来能够真正做到「从容面对,不再回避」。
参考文献
1. 中国 2010 年人口普查资料
2. 王华丽, & 于欣. (2006). 中国阿尔茨海默病的流行病学现状. 中华全科医师杂志, 5(6), 358-360
3. 赖思强, 李澎, 马天君, 等. 临床前期阿尔茨海默病的研究进展 [J].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2016(12):760-763.
4.Elliott, C., Masliah, E., Ryan, L., & Silverberg, N. (2018). Nia-aa research framework: toward a biological definition of alzheimer's disease. Alzheimers & Dementia the Journal of the Alzheimers Association, 14(4), 535.
5.5-2.Youn, Y. C. , Kang, S. , Suh, J. , Park, Y. H. , Kang, M. J. , & Pyun, J. M. , et al. (2019). Blood amyloid-β oligomerization associated with neurodegeneration of alzheimer's disease. Alzheimer's research & therapy, 11(1), 40.
6.Sperling, R. A. et al. Toward defining the preclinical stages of Alzheimer's disease: recommendations from the National Institute on Aging-Alzheimer's Association workgroups on diagnostic guidelines for Alzheimer's disease. Alzheimer's & dementia : the journal of the Alzheimer's Association 7, 280-292, doi:10.1016/j.jalz.2011.03.003 (2011).
图片来源:站酷海洛、worldalzmonth 官网
责任编辑:杭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