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情况:患者,女,80 岁,身高 162 cm,体重 60 kg。
主诉:因反复胸闷、心悸 2 年,纳差 2 月余入院。
现病史:患者 2 年前开始出现反复胸闷、心悸,活动后加重,休息则可缓解,曾在我院诊断为「冠心病、房颤」,一直服用单硝酸异山梨酯和阿司匹林等药物。此次无明显诱因下出现胸闷、心悸加重,纳差伴腹部不适,持续时间较前延长,遂拟「冠心病」收住。
既往史:患者既往有高血压病史 10 年,血压 180/90 mmHg,坚持服用左旋氨氯地平,血压控制尚可。有脑梗塞病史 5 年,有青霉素过敏史,否认食物及其他过敏史。经入院查体、辅助检查和心电图检查后临床诊断为:肺部感染;冠心病;心律失常、房颤;高血压病 3 级;心功能Ⅲ级;脑梗死后遗症。
医嘱处方:继续服用单硝酸异山梨酯、左旋氨氯地平、阿司匹林,并给予头孢哌酮舒巴坦钠抗感染;地高辛控制心室率;辛伐他汀(10 mg·d-1 调血脂等。治疗 10 天后,患者肺部感染症状明显控制,但出现全身肌肉酸痛伴乏力,尿液呈深棕色,双肾区叩击痛,双下肢轻度凹陷性水肿。
辅助检查:尿蛋白(+),尿潜血(+++);AST 18 U·L -1,ALT 17 U·L -1,Bun 18.44 mmol·L-1,Cr 189.2 μmol·L-1,UA 306.2 μmol·L-1,Cys-C 3.29 mg·L-1;CK 2258 U·L-1,CK-MB 220 U·L-1。心电图:房颤心律,ST 段改变。考虑为辛伐他汀导致横纹肌溶解症,遂停用辛伐他汀,给予利尿、碱化尿液、止痛、补液等对症处理。7 天后患者双肾区叩击痛阴性, 查 CK 852 U·L-1,CK-MB 108 U·L-1,维持上述治疗。继续治疗 7 天后,患者肌肉酸痛症状明显好转,检查各项生理指标及肝肾功能基本正常。遂予以出院。
SLCO1B1*5 基因型检测
征求患者同意留取其外周静脉血 2 mL,对患者进行 SLCO1B1*5(521T>C)基因检测。检测结果:SLCO1B1*5(521T>C)为 CT 型(突变杂合型)。
横纹肌溶解症发生原因分析
辛伐他汀等他汀类药物除了通过肝脏 CYP 代谢外,药物在肝细胞中浓度还受到活性转运蛋白的调节,主要为有机阴离子转运肽 1B1(OATP1B1)。他汀类需要经过 OATP1B1 的选择性摄取, 从门静脉血液中进入肝细胞而发挥降脂作用。OATP1B1 由 SLCO1B1 基因编码产生,SLCO1B1 基因多态性将改变 OATP1B1 转运能力,增加他汀类药物血浆浓度,从而诱发他汀类肌肉毒性,是导致药物疗效及不良反应差异的重要因素, 也是他汀类所致 RD 的独立危险因子。
SLCO1B1 基因存在高度变异性,其中*5(521T>C)位点的突变已在高加索人和亚洲人中得到证实,SLCO1B1 521T>C 在亚洲人群中突变率约为 16%。他汀类药物所引起的 RD 超过 60% 与 SLCO1B1 521T>C 突变有关,C 等位基因携带者发生 RD 的概率是未携带者的 4.5 倍,且能显著增加大剂量辛伐他汀(80 mg·d-1)引起肌病的风险。对该患者进行 SLCO1B1*5 基因检测, 发现其携带 C 突变基因,故从遗传学角度阐明这是该患者即使服用低剂量辛伐他汀仍可发生 RD 的根本原因。
临床在选择他汀类药物时, 宜从低剂量开始,依据患者耐受程度逐渐增加剂量。用药初期(1~2 月)监测患者 CK 和肝肾功能,尤其对于高危人群应严密监测,尽量减少或避免使用对他汀类药物代谢有影响的药物。对于长期、大剂量用药患者,用药教育显得尤为重要,嘱咐患者严密观察用药后反应,出现无法耐受的肌肉疼痛应及时停药。基因检测无疑为患者进行风险筛查提供了技术支持,对于风险基因携带患者进行提前干预,可在很大程度上降低患者用药风险,实现个体化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