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外前沿讯,2018 年 9 月 7 日,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分会第十七次学术会议于山西省太原市举行。
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外科祝新根教授团队于 9 月 8 日下午在本次大会的颅底肿瘤的综合治疗专题上做学术报告《内听道后壁的开放在听神经瘤显微手术中的意义》。
演讲内容如下
1. 介绍
听神经瘤(前庭神经鞘瘤),起源于前庭神经上、下支,最常发生于中枢与外周髓鞘之间的过渡地带(胶质细胞-施万细胞结合处)。
2. 听神经瘤手术策略
首先是肿瘤的充分减压,然后找到面神经脑干端和内听道端,两端会师,切除肿瘤,保护面神经。
手术难点:由于肿瘤在内听道口附近与面神经粘连紧密,分离该区域的粘连成为手术难点。
3. 正常 CPA 解剖
在手术细节上,每位术者的认识还是有差距的,如怎样处理肿瘤的血供,减少听神经瘤切除过程中的出血,一个无血的环境对面神经、耳蜗神经的保留是非常重要的;找到面神经的脑干端之后,能不能通过它的脑干端走形来预判它脑池段的走形;内听道后壁的磨除及磨除的范围,磨开之后对听神经瘤切除的一些意义等等。
4. 内耳道端的解剖关系
前上壁:面神经;前下壁:蜗神经;后上壁:前庭上神经;后下壁:前庭下神经。
5. 经迷路入路
一些耳科大夫听神经瘤做的非常好,他们以经迷路入路为主,经迷路入路时内听道后壁全程开放,我时常在想神经外科医师的显微操作技巧不会比他们差,我们的差距是不是在内听道的处理上。听神经瘤在内听道里和面、耳蜗神经基本上不粘连的,从内听道内反向来分更利于神经的保护。
6. 常规乙状窦后入路
我觉得对于一位初学者,做一些小的听神经瘤其实是非常有利的,因为做小的听神经瘤时既能了解肿瘤和面神经、耳蜗神经的位置关系,还能理解肿瘤与神经之间的膜性界面关系,这对后期做一些大的听神经瘤都是非常有帮助的。
7. 病例 1
56 岁男性,MRI 示左侧 CPA 囊性占位,大小 2.6×1.7×2.8 cm
颞骨 CT
术后第 1 天复查 CT
术后三月复查 MRI(术前和术后)
术后 12 天和术后 3 月:有时候面神经和膜性结构保护的很好时术后也会出现轻度面瘫,但这是短暂的,三个月之内都会恢复正常。
8. 病例 2
51 岁女性患者,因右耳听力下降伴头晕恶心 3 月入院。
术后第一天复查 CT
术后第 9 天
9. 病例 3
39 岁男性患者,因耳鸣并头晕 1 年余入院。查体:左耳听力下降。
术后第 1 天 CT
术后第 5 天面容。
10. 病例 4
70 岁男性患者,因左耳听力下降 7 年、行走不稳 1 年余入院。查体:左耳听力丧失,双侧咽反射消失。
术后第 1 天 CT
术后第 3 天面容
11. 内听道后壁开放的意义
绝大部分患者需要磨开内听道,这样可以直视到内听道的界面,然后顺着这个界面再返回来分离,沿着这个界面分我觉得会更好保护面神经,也可以适当的减少肿瘤的血供。
演讲者简介
祝新根 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外科科室主任;1989 年毕业于江西医学院医疗系,同年分配至江西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工作,2010 年赴意大利 siena 医院访问学习,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临床经验。对颅内肿瘤、颅内动脉瘤、重型颅脑损伤的治疗均有深入的研究,擅长颅底肿瘤及脑血管病的显微外科治疗;尤其是在听神经瘤显微手术方面有较深造诣,肿瘤全切除率和面神经功能良好保留率处于国内先进水平。全力以赴,带出省内神经外科最精诚的脑血管病团队,脑血管病的介入治疗数量、质量均位居省内首位,全国先进行列。兼任江西省研究型医院学会神经外科学分会第一届委员会主任委员、国家卫生计生委脑卒中防治专家委员会出血性外科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国家卫生计生委脑卒中防治工程委员会卒中中心管理指导委员会委员等多职。
涂伟,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外科副主任医师,擅长颅底肿瘤、烟雾病搭桥、颅神经微血管减压(面肌痉挛、三叉神经痛、舌咽神经痛)手术。
沈晓黎 教授,主任医师,医学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外科科室副主任。发表论文 40 余篇。参编著作 4 部,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一项,主持省级科研项目近十项,参加科技部及省级课题多项。接受过严格的显微神经外科技术和显微颅底解剖训练。曾多次在美国、北京天坛及上海华山等神经外科中心研修。
专业及特长:对复杂颅底肿瘤有丰富经验,擅长显微手术治疗(脑膜瘤、颅咽管瘤、神经鞘瘤、胆脂瘤)、脑室内肿瘤、丘脑肿瘤、松果体区肿瘤、中线部位肿瘤。擅长内镜下经鼻蝶垂体腺瘤切除术、颅内-外血管搭桥术治疗烟雾病。 擅长微血管减压术治疗面肌痉挛/三叉神经痛。对重型颅脑损伤及高血压脑出血有丰富诊疗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