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清明小长假来了场浪漫的旅行?不存在的,别说堵的心慌,宰的憋屈,主要是没钱。
作为一枚小硕,国家助学金每月不到 600 块,别说精神需求,连满足基本生活支出都困难。
作为生物狗,先不要想着发表 CNS,找到好工作,走上人生巅峰,先想办法毕业吧,下面来看看科研狗到底有多穷。学霸君先带你看看各地生命科学研究生的每月收入情况。
从整体上来看,港澳台和海外地区是同等级收入最高的,这可能与当地的生活成本有关;大陆地区的华北和华东是生命科学研究生收入津贴较多的地区,如华北地区硕士平均津贴为 1241.35 元,博士平均津贴为 2661.31 元;相对而言,华西地区收入津贴较少,博士平均津贴为 1936.66 元,硕士平均津贴每月仅为 958.1 元,可谓相当贫困。
再从专业层面来看,生命科学研究生收入差别比较大,包含硕士生、博士生在内,最高的为免疫学专业,平均收入津贴达到了 2036.20 元,在某些消费高的城市;最低为农业科技,平均收入津贴仅为 1350.37 元,生存线边缘挣扎。
仅有 11.13% 的学生表示研究生收入金额能够满足日常使用,88.87% 的学生表示收入津贴并不能满足日常开销,由此可见研究生经济上的确很贫困。
学霸君就是一枚隐形贫困研究僧,作为研究生,收入津贴构成主要是三部分:国家助学金、科研补助、奖学金。
国家助学金硕士每年 6000 元,博士去年增加到 15000 元;
科研补助一般由自己导师根据实验进展、项目进度发放补助,一般千元左右,每月旱涝保收;
奖学金分两种,国家奖学金由国家财政部发放,硕士 20000 元,博士 30000 元,每年一评,覆盖面小,获奖比例约为 2%,绝大多数科研狗只是分母,另一种奖学金为学业奖学金,由学校发放,微薄到可以忽略。
收入津贴中,奖助学金基本是固定的,科研补助是决定研究生收入的关键因素。
下面清华大学全校不同院系 4000 余名研究生每月的导师补助情况,其中,化工博士研究生最高为 1308.04 元,水利学院硕士研究生最高为 1081.58 元,也有不少学生表示没听过有导师补助。可谓经济贫困,生活不易啊。
当然,以上仅代表平均水平,下面来看看别人家的研究生。不得不说,羡慕嫉妒恨啊。
这可以说是很「别人家」了,大部分研究生—这个象牙塔里的追逐科学梦想的学霸群体,面临着:杯水车薪的补助,起早贪黑的实验,琢磨不定的结果,不知何时的论文以及恋爱结婚的压力……
这些使得作为隐形贫困人口的研究生群体压力山大,弱弱的问,什么时候能提升补助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