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培≠打杂,规培期间我们到底要学什么?

2019-03-05 18:51 来源:丁香园 作者:
字体大小
- | +

从 2014 年全面推广规培制度到现在已有 4 年多的时间了,但是事实上规培医生的处境如何呢?如何避免打杂,在规培中学到真本事?

在外科系统,规培医生最大的障碍在于没有一个规范的外科手术培训计划。只是笼统的有一个转科计划,在哪些科必须完成哪些手术。在台上,拉钩的从实习医生变成了规培医生。规培医师上台后只有拉钩的份,看得多,做的少。

而且规培医院本来就很多规培医师,培养自己的员工都来不及,哪还有空去培养你一个外院来的医生呢?所以现在很多规培结束之后的医生回到原单位后,短期内还是无法独立值班,培训期间干的都是实习生应该干的活。

即使学到了先进的技术,回到单位后也会因为设备、团队素质等等问题无法开展。因此导致了有些人规培期间只是机械地干活,混日子,打了 3 年的杂。

规培的目的,不是培养医生学习高精尖技术,而是最基础的东西。但这些东西我们即使不进行规培,在原单位转科 3 年,一样能够学会。那么规培期间到底要学什么?我想说,恰恰是我们平时忽略的趋于无形的东西,是我们要学习的。

古希腊医学家希波克拉底说过,医生有三宝--语言、药物、手术刀。语言,是我们所要学的技能之一。所谓语言,放到医生身上,不用多说,都知道是医患沟通。

当今的医患矛盾日益增长,有很多不必要的矛盾不是因为技术层面,更多的是因为沟通不到位。我们在规培转科时会遇到形形色色的患者,也会见识到很多医患沟通。

具体怎么学习沟通,我没法去具体描述,就像" 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一样,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风格,我们在学习过程中也要找到自己的风格,这将是一个长期甚至是整个行医生涯都在学习的过程。

理念与思维方式

先进的理念是技术发展的源泉。我们有了先进的理念,才会促使我们去开发新的技术,新的方法。好的思维方式才能使我们不断进步。

以外科为例,以前胃肠道手术患者,患者的康复周期很长。加速康复外科理念的提出对传统围术期处理提出挑战,而且经过实践,确实证实新的理念能够缩短康复周期,使患者收益。

如果没有一个明确的针对性目标,想学到精尖的技术很难。但是理念与思维方式是我们能够感受到的,在平时的潜移默化中能够习得的。

工作方式与工作态度

一个先进的科室之所以成为先进科室,必有自己独特的工作方式与态度。作为领导,不仅要有过硬的技术,一个好的领导更应该有领导力。领导起到了引领、指引方向的作用,并且能调动每一个人的积极性。

在我规培的医院,某个先进科室,每天早上要进行病例讨论,每周常规讲课至少一次,讲课内容必是当前最先进的技术理念或者相关的 SCI 文章,由科室内大夫轮流进行。一个好的工作方式及态度能决定科室发展的方向,同时也是个人发展的动力。

编辑: 张兰心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丁香园”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丁香园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丁香园”。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同时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Ap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