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丁香人才调查显示,只有 5.9% 的医护没有遇到过医患纠纷。而亲身经历过医患纠纷的医生高达 39.3%,另外 54.8% 的医生曾目击同事的纠纷遭遇。
(数据来源:丁香人才 2018 医疗人才求职就业调研)
真正步入临床独立管床以后,最大的区别就在于直面患者的时候,需要承担许多的责任、风险和压力。在这里我谈谈自己在经历过一场医患纠纷后的感悟和成长。
亲历医患纠纷
那还是我从内科借调到急诊科的时候,急诊科病房有一位车祸外伤的患者,考虑诊断为挤压综合征,上级主任考虑如果通过保守治疗患肢肿胀仍没有明显缓解,打算给病人安排切开减张的手术治疗。
早上查房的时候患者的家属和肇事方都在,当时主任和他们沟通病情的时候都表示理解病情,原意积极配合治疗。下午我在病房值班,肇事方带了一群人气势汹汹的到医生办公室,其中一位还带着录像设备。
「我找了经视直播,举报你们,你们这是过度医疗。」
说实话我当时有点懵,面对来势汹汹的一群人,说心里不慌不怕,那是假的,更何况我当时初入职场,还没有什么经验。
我一边安抚对方, 一边给上级主任打了电话,很不幸,关机了。接着我又给医院的医务处,保卫科打了电话,向他们汇报基本情况,但是得到的回复大致意思是他们比较的忙,推脱为主。
言外之意就是「你自己自救吧,这个浑水大家都不想趟」
孤立无援,化解纠纷
面对医生办公室里围着的一大群人,虽然很慌,但是表面上还是装作很镇定的样子,询问肇事方具体是怎么一回事。
肇事方说了一堆,大致的意思就是: 他把这位患者的影像学资料拿给 XX 医院 (我所在省会城市最权威的一所医院) 的 XX 专家看过,专家说你这个片子上没有骨折,完全不需要用抗生素治疗,还用这么贵的抗生素,属于过度医疗。
然后这位肇事方又说,这个病人是车祸的,为什么还查一堆什么丙肝、乙肝、艾滋病、梅毒这些和病情无关的,不是典型的乱检查吗?
我一边听一边在脑海里快速构思了一下谈话思路,然后对他说:
「看病,看病,就是要看病人,这位专家到底有没有实际看病人呢,我相信他看到病人以后,不会说这样的话。
这个病人确实没有骨折,但是是挤压伤,组织有缺血坏死,其他部位有外伤,合并了严重的感染,不用抗生素治疗,病情延误了,导致更严重的后果,您能够承担这个责任吗?
您说的丙肝、乙肝、艾滋病、梅毒这些检查项目是输血全套这项检查里面的,因为我的上级主任早上查房也和您沟通过,这个患者如果保守治疗病情控制不理想,是需要考虑手术的,这个项目是手术前必须做的术前准备项目。
我们所有的诊疗程序都是规范合理的,如果您对诊疗上有什么异议,我们欢迎您走正常的司法程序,请专家鉴定。但是现在因为病房里面还有其他病人需要我处理,咱们不能够耽误其他的病人治疗对不对。」
一番话说下来,这位肇事方没有了之前的嚣张气焰,也没让旁边的人录像了,讪讪的说:「我们这不是也不懂医吗,医生你解释清楚我们也就知道了。」没一会人群都解散离开了。
没想到开头剑拔弩张,好像会一触即发的医患纠纷,自己几句话就这样化解了。这次经历也让我成长了不少,遇事更加的冷静沉稳。
遇到纠纷,该如何自处
从一场医患纠纷里,我也总结了一些经验教训:
首先,对于初入临床的新人来说,保护自身安全是第一位的,遇事需要及时向上级领导汇报,医院的相关行政职能部门汇报。
当然了,凡事不要寄希望于他人身上,真正出事情了,大家可能都会推脱责任,还是需要你自己来承担解决。
这也就决定了,在医患沟通的时候,医疗诊疗的时候,结合病人和家属的性格特点,尽量减少不必要的矛盾,规避风险。
但凡病情有变化,诊疗措施有变化,及时沟通,有文书签字证明是最稳妥的。这样,即便病人或者家属事后翻脸不认人的时候,有文书材料为证,对自己是有利的保护。
其次在遇到医患冲突的时候,一定要保证自己的情绪稳定,不要被患方轻易的激怒。人在情绪激动的情况下容易说错话,做出不理智的行为,反过来给对方抓到把柄。冷静理智的和对方周旋,拖延时间,等待救兵是最佳方案。
最后,我认为对于初入临床的新人来说,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工作以后你会发现,并不是说能够治好患者的病,或者病情得到极大缓解了,你就是称职合格的医生。
你认为的对患者好,并不是患者和家属认同的你对他们好,甚至可能会觉得你是别有用心的想要赚他们的钱。我见过身边不少病治好又反过来投诉医生的例子,因为钱花的超出了患者和家属的心理预期。
医生本身需要和各种各样的人打交道,医患纠纷其实是每个医生日常工作中都会面临的,真正的遭遇到的时候,摆正心态,及时复盘,看看可以从哪些地方吸取经验教训,对自己来说也不失为一种宝贵的经验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