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 年 12 月 1 日,是第 31 个世界艾滋病日,今年我国宣传活动主题为「主动检测,知艾防艾,共享健康」。
对于大众群体尤其是 HIV 感染高危人群来说,能积极主动地检测并接受医生所建议的预防与治疗措施,那么政府的艾滋病防治工作就算很成功了。但是,对于临床医生来说,采用先进的检测技术在第一时间明确诊断才是防治艾滋病以及乙肝、丙肝等传染病的重中之重。
上个月, 一篇题为「25 岁小伙高烧、肛痛、便血!医生诊断结果为所有人敲响警钟! 」的文章刷爆了感染同行们的朋友圈。文中提到,患者的乙肝表面抗原、艾滋病病毒抗体、梅毒特异性抗体、丙肝抗体、丙肝抗原、梅毒血清反应素试验均为阴性,然而细胞分子遗传实验室传染病核酸检测结果提示患者艾滋病病毒 RNA 阳性,提示该患者为艾滋病病毒感染。后经三次复查检测结果一致。可以推测患者为艾滋病感染窗口期,所幸发现及时,没有对患者、对医院和医务人员产生负面的影响。
事实上,近年来与艾滋病有关的类似事件报道已屡见不鲜,这使得探讨与引入新的 HIV 检测技术变得越来越迫切。
在第 31 个「世界艾滋病日」到来之际,国内传染病检测领域的先行者珀金埃尔默(PerkinElmer)邀请您于 11 月 28 日同国内专家一起探讨现代医疗体系下适宜的传染病筛查方案。
特邀专家介绍
王雅杰,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医学博士,美国波士顿大学访问学者。
主要研究方向为实用性实验室新技术研发和应用,生物标志物筛选和应用以及疾病相关蛋白质筛选和功能研究。现任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检验科主任。同时还担任 Annals of Translational Medicine 、《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中国实验诊断学》、《生命的化学》杂志编委,Analytica Chimica Acta、Analytical Letters、OncoTargets and Therapy、《首都医科大学学报》等杂志审稿人等。北京医学会检验学分会青年委员会委员,首都医科大学临床检验诊断学系委员,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临床应用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分会理事,全国高等医学教育学会临床医学教育研究会诊断学指导委员会暨临床医学教育研究会诊断学分会青年委员会委员,中国医学装备协会现场快速检测(POCT)装备技术分会委员等社会职务。已发表中英文文章百余篇,其中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 SCI 文章 11 篇,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中文核心期刊文章 50 篇。
常新剑,硕士,主任技师,山西医科大学公共卫生硕士学位,医学检验专业。
现任山西省汾阳医院细胞分子实验室主任,多年从事相关专业检验研究。兼任:中国优生科学协会医学遗传学专业委员会委员、山西省优生优育协会第五届理事会产前筛查与诊断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山西省优生科学协会遗传咨询与产前诊断专业委员会常委、山西省医师协会检验医师分会医学遗传学与诊断技术专业委员会第一届委员会常务委员、山西省医学会检验医学专业委员会临床实验室管理检验学组委员、青年委员会委员、分子生物与微生物组委员。吕梁市检验医师学会副主任委员,吕梁市分子生物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研讨会详情
日期:2018 年 11 月 28 日 星期三
时间:15:00~16:00
方式:线上直播
![]() 扫描上方二维码,立即报名参与此次线上研讨会 提前报名,更有机会获得互动大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