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生物学博士到投资研究员,从员工到创业者,他完美地完成了职业发展的每一次跳跃。他曾效力于罗氏药业,也曾任职派拉蒙资本,共创 SAPA。2002 年他回国创办曼哈顿资本,开始从事天使投资。留洋、创业、投资的经历让他的拥有超常的阅历。他就是资深投资人王进。
近期,在「2018 中国生物企业发展大会」上,王进发表了题为「生物医药企业投资热点及趋势」的精彩演讲,有助于企业家、投资人更深入、全面地掌握生物医药领域的发展局势。
为什么要投资生物医药企业?
王进对生物医药投资的信心是非常充足的,他直接断言:生物医疗永远都是投资界的朝阳产业,正如爱情是文学创作的永恒的主题。为什么这么说呢?王进对此进行了解释,总结如下:
首先,生老病死是每一个人都要经历的事,其中「老」与「病」令每一个人、每一个国家都不惜重金投入。从个人角度,大多数人的一生所花费的医疗费用里,有 80% 的比例是在晚年人生即将谢幕时花费的;从国家角度,老龄化的加重、整个人群寿命的延长,都迫使国家必须投入巨大的资金来保障人民的健康。
再从疾病的角度来看,一方面目前尚有数千种疾病(包括罕见病、遗传相关疾病)令人类束手无策,不知如何诊疗和管理;另一方面,对于许多疑难杂症、肿瘤、老年痴呆等疾病,人类虽然有一定的诊疗手段,但却难以根治这些疾病。
随着各个国家、地区、机构甚至个人对疾病研究、药物研发的投入增加,生物科技研究发明/发现也层出不穷,日新月异。这些成果终将转化为医药产品和服务才会发挥其价值,而这一成果转化所能带来的投资获益是非常巨大的。可以说,「开发一个重磅药,发明一种疫苗, 和器械, 如同培养一个独角兽。」
生物医药创新研发趋势
我们观察到,生物科技股指在过去十年有稳步上升,NBI 从 2008 年的 805 点涨至今天的 3 386 点。王进指出,生物科技股指的增长得益于该领域的创新活力和并购热。
而在生物科技股持续增长的同时,生物医药创新研发的趋势也在发生着一些变化,表现为:
从以小分子化学药为研发热点,到如今更青睐生物大分子药;从偏好于重磅药的研发,到如今致力于目标为满足临床需求的孤儿药;以及从传统成熟市场到如今新兴市场、从独自创新研发到各企业机构开放式协同创新等等。
另外,目前比较流行的模式是 IP+VC+CRO 模式,即风险投资+知识产权+研发外包服务,这是一种「轻资产重智力」的商业运作模式。还有,如今不同企业、机构、单位之间的合作,以及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的合作也越来越多、越来越深,风险共担、合作共赢是一大趋势。
面临的挑战与机会
虽然备受追捧,但健康产业也存在的一些问题,比如:
(1)目前全球医疗开支速增,有人预测称 2040 年将突破 18.20 万亿美元。如此巨大的保健费用开支(占 GDP 3%~17%),令多国出现严重亏空。
(2)另外,研发成本高、风险大导致创新产品(药物、器械、服务)的价格过高,缺少可支付性高(大多数人都用得起)的医疗产品服务。
(3)产品同质化竞争, 开发周期过长和仿制药的冲击, 对创新企业的挑战和压力很大。
(4)老龄化加速也导致服务更不上, 医疗服务压力和政府负担加重。
(5)在有限的医疗费用和人力物力投入服务, 还存在许多浪费, 低效和不公平
……
就投资来看,面临的挑战有:
(1)投资周期长,投资量和风险大;
(2)创新颠覆快,专利诉讼和维权成本高;
(3)某些领域创新突破难(肿瘤、自身免疫疾病等);
(4)政策法规、行业监管严格,容不得瑕疵;
(5)医保限价,企业竞争等对价格的影响较大。
以上这些,都可能会带来投资方面的变数,既是挑战,又是机会。
投资热点有哪些?
挑战与机会往往并存,风险与获益也常形影不离。在健康产业,也是如此。那么,该如何把握创新与投资的机会呢?
王进为大家分享了其看好的投资热点,包括产品(新药、器械、诊断、疫苗、可穿戴医疗设备等)、领域(癌症、老年痴呆、糖尿病、红斑狼疮等)、技术(CAR-T、基因治疗、RNA 干扰、干细胞、AI 等)、服务(HMO、PBM、疾病诊疗/健康管理等)、数据(医疗、保险、患者、药品、市场、竞争分析)等多个方面。
他指出,「未满足的巨大临床需求(包括患者和医疗提供方)」,以及「任何涉及 Affordable 和 Countable care」的地方,都是不错的投资方向。
另外,王进认为:「工具,平台和服务类也能成为独角兽。」以 Iillumina 为例,如下:
1998 年几位 VC 投资人发现 Tufts 大学的技术;随后并购仪器公司,做成产业化,于 2000 年上市;下一步是先做成研发用测序仪,再完成临床用设备;如今成为市值 300 多亿美元超级独角兽。
王进总结了此类投资成功的共同点,即:找对刚需痛点,解决基础与临床大问题;有颠覆性创新技术,专利保护和创新模式;有强有力的管理执行团队;商业模式可行,销售渠道顺畅;持续融资,并购和扩张。
关于大数据/人工智能/移动医疗,大家应该都比较熟悉,这是一直以来的热点。王进对此表示赞同,因为这些产品很可能改变健康产业的游戏规则,在疾病预防、诊疗、健康管理、费用降低等方面均可能有所改变。王进还特别指出,丁香园最近推出的一款皮肤疾病辅助诊断 App 就是一个很好的方向。
在演讲的最后,王进介绍了中国生物科技产业发展情况,他认为,整体来看,目前我国环境良好,主要表现在:政府高度重视,投资逐年增大;CFDA 改革,加速创新转化和临床注册审批;创新研发成为行业主旋律和核动力;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和维权执法等。王进认为,为推动中国生物科技产业进一步发展,人才培养,引进和重用是关键。
在目前环境下,跨境合作,开放式创新也是大有可为。即使在特朗普新政下, 中美贸易摩擦和限制高科投资和交流合作的大环境下, 他对中美生物科技界的投资与合作还是比较看好. 因为在追求人类健康, 战胜疾病和延年益寿方面, 各国的目标是一致, 不合作交流是不可能的. 关键是要重视人才, 重视知识产权保护, 讲究信用和互惠合作. 在创新投资跨境合作方面, 中国的投资者和企业家, 要有全球视野和布局. 敢作敢为, 捕捉各种商机和先机, 做好创新成果转化, 以及后续的产业化, 国际化, 资本化. 这样才能在生命科学和健康产业创出一条可持续发展的新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