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像在胶质瘤诊疗全过程中会起到哪些关键作用

2018-05-21 13:34 来源:丁香园 作者:初曙光|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放射科
字体大小
- | +

领星1_副本.jpg

领星2.png

在胶质瘤的诊断中,结构磁共振和功能磁共振哪个更有实用价值?判断胶质瘤假性进展,影像学能够发挥什么样的关键作用?放射科医生眼里的影像和临床医生有什么不同?

就这些热点问题,在 3 月召开的第二届中国脑胶质瘤大会领星分子专题会上,领星特邀中国神经学科新媒体神外前沿对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放射科初曙光教授进行了专访,内容如下:

神外前沿:影像技术在胶质瘤诊断中的作用?

初曙光:影像贯穿于胶质瘤诊疗的全过程。其中,在术前最主要的作用就是诊断。精准医学第一步是要诊断精准,诊断不准,后面的治疗就可能走偏。术中影像更多的作用是定位,帮助外科医生更精准的切除肿瘤;术后主要是用影像手段监测治疗反应,包括有无疗效和治疗相关的副作用。

神外前沿:假性进展是我们的监测范围吗?应该应用什么技术监测假性进展?

初曙光:影像是手段之一,说起来比较复杂。但的确,在胶质瘤的整个诊疗过程中,判断是否是假性进展常常决策后续治疗。

现在很多临床医生也常常讲影像,但可能和影像科医生对影像特征的理解不完全相同,影像医生的优势之一是具有更多的成像原理方面的知识。

临床医生大多能发现病灶,也能够初步判断是个什么类型的肿瘤,或者在术后粗略判断是假性进展还是真进展。但我觉得他们实际上看到的信息,可能还是有一些缺失的。

临床医生可能只看到了 80% 的信息,剩下 20% 左右没有看到的信息,可能有时候确实没有什么作用,比如脑膜瘤,影像医生和神经外科医生都可以看,那这 20% 的差异是可以忽略不计的,只要能够看到 80%,甚至 60%,都足以用于后面的治疗了。

但是对于有些疾病来说,那 20% 没有看到的,可能才是诊断最核心的特征。这部分信息,可能就是需要影像医生来看了。有人认为影像简单直白,但实际上并非如此。

神外前沿:为什么会有这种差别呢?

初曙光:因为术业有专攻,影像医生具有更多成像原理知识,明白影像表现的道理,从而推测病理改变。临床医生看片子只是诊疗的手段之一,他们不会深究一些细节。

所以我觉得对于胶质瘤的诊断,一定要临床医生和放射科联合起来,需要大家一起坐下来讨论,每个人看到的都可能只是一部分信息。多学科 MDT 是能够让脑胶质瘤患者明显获益的。

神外前沿:脑膜瘤神经外科医生可以自己看,那在神经系统肿瘤中哪些类型,需要联合放射科医生一起看片子,一起诊断?

初曙光:世界上几乎找不到两个一模一样的肿瘤,每个肿瘤长得都不一样。胶质瘤,转移瘤,脑膜瘤,垂体瘤这四大常见神经系统肿瘤中,最需要联合诊断的应该是胶质瘤。垂体瘤、脑膜瘤等相对诊断容易,大部分临床医生都会看,甚至比影像科医生看得深入。最难判断的就是胶质瘤,不仅是术前诊断,术后治疗评价也是比较难的。

神外前沿:您和神经外科医生看的有哪几个指标是不一样的呢?

初曙光:大家看的是相同的指标,但看见的东西可能不同。对于胶质瘤,大家公认最有用的 MRI 序列,一个是增强,一个是 T2/FLAIR。比如 T2/ FLAIR 上肿瘤和水肿都呈高信号时,临床医生可能只是看到一片白,但我们看到的这片白是有差别的,白的程度不一样、形态不一样、均匀度不一样,从而可以区分肿瘤和水肿。在这个判断上,影像科医生是优势的。但是目前一些临床医生自己看完就开始下一步治疗了,并不和影像科医生讨论。所以,虽然看的序列一样,但是大家读到的图片信息可能并不相同。

领星3.png

神外前沿:如何让放射科医生更多参与?

初曙光:学习、交流更多的是个主动的过程,MDT 也是一个很好的平台。

神外前沿:有没有成功 MDT 的例子?

初曙光:很多。第一类是术前影像诊断发挥作用。比如有一个病例,神经外科医生在术前怀疑是胶质瘤,影像科医生读片之后考虑淋巴瘤,于是改变了手术方案,因为淋巴瘤不需要手术切除,只要活检取得病理,然后就进入放、化疗程序了。

第二类是已经手术了,但获得的组织很少,或者肿瘤已经全部坏死而获得不了有效的组织,病理打不出报告。那回过头,就需要结合影像给出一个最接近诊断,否则就治疗不下去了。这种时候,影像有点像森林,而病理像树木。

第三大类也非常有价值,就是鉴别肿瘤复发和治疗反应(包括放射性坏死),这也是神经外科最关注的。尽管目前还没有一个真正的所谓影像绝招,但多模态影像,结合病人的临床,还是可以做出初步判断的。

神外前沿:治疗反应与下一步治疗的关系怎样?

初曙光:胶质瘤经过各种治疗后,影像所见到的改变常常是多种病理成分的组合。比如,如果影像认为 80% 是放射性坏死,那么患者的治疗就可以再观察一段时间。如果认为是肿瘤复发占大多数,那么下一步的治疗就要按肿瘤的方式进行。

神外前沿:判断复发和假性进展中,影像占的权重是多少?

初曙光:这个可能更多的是靠时间。临床症状、影像都只能提供一部分信息。当然,影像检查的方法越多(多模态),提供的信息也越多,倾向性更明确。

神外前沿:判断假性进展,要看哪几个指标呢?

初曙光:这个也是每次讲课中大家最关心的,现在没有一个绝对指标。虽然也总结过几个影像特征,但我觉得都不是绝对准。

神外前沿:影像学检查和病理,甚至分子病理是一个什么样的关系?

初曙光:影像在前,病理在后。影像有点像大体病理,如果影像医生很有经验的话,初步会有一个大致的诊断,包括肿瘤的类型,甚至肿瘤的质地,软硬、血供、边界等情况。取得样本后就可以在显微镜下看组织学了,并进一步做免疫组化检测,以及更高级的基因等分子病理观察。影像和病理,有点像不同方法显示同一个东西,有内在共性。现在一些影像的研究方向也正是无创影像手段提示病理。

神外前沿:目前胶质瘤的影像学诊断上有哪些新的技术?

初曙光:所有的影像技术都可以用在胶质瘤上,提供信息各不相同,可以从不同侧面显示胶质瘤特征。MRI 大体可以分为结构 MRI 和功能 MRI。对于诊断,我觉得比较有用的还是结构 MRI,功能 MRI 常常起到的是锦上添花的作用。PET 也一样很有用,但也有局限性,比如空间分辨率不够,高代谢也不代表就是肿瘤等。

关于领星

领星医学是由中美生物医学科学家携手资深肿瘤专家共同开创的肿瘤精准医疗服务平台,是一家集精准治疗方案筛选、精准治疗实施、精准治疗监测于一体的国际化公司,致力于从信息层面到操作层面集成化的高效服务,为肿瘤患者带来实质临床获益。通过人工智能,医疗大数据的驱动,逐步优化医疗资源的配置,医疗决策的落地,打通整体化,全方位的医疗路径,为中国的肿瘤患者和医生提供个体化精准医疗的临床解决方案及面向全球资源的对接服务。

领星医学检验所是领星医学和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华东产业研究院联合挂牌的实验室,取得卫计委颁发的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致力于为全国肿瘤患者或医疗机构提供以精准治疗为目的、以基因检测为核心的个体化检验项目与服务。

实验室严格按照 ISO15189:2012、美国临床实验室改进修正 CLIA'88、美国病理学家协会 (CAP) 的标准建立了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为美国医疗机构提供临床检验报告的资质,以便有效利用欧美先进医疗技术,更好地为肿瘤患者、医疗机构提供服务。

此外,领星医学还将不断扩充和完善现有数据库,打造集约化的国际化标准检测平台、服务于最先进临床研究的生物信息分析平台和中国最大且符合国际标准的临床数据库,实现产业集群联动,成为具有国际水准的精准医学创新载体。

领星医学始终秉承从精准出发,不断创新,将最新的基因检测技术应用到临床,为临床医生提供专业的分子诊断策略,为更多肿瘤患者带来曙光。


编辑: 韦成凤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丁香园”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丁香园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丁香园”。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同时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