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湿免疫疾病,如强直性脊柱炎(AS)、类风湿关节炎 (RA)、银屑病关节炎(PsA)、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等,是一种慢性进行性疾病,给人类健康造成巨大影响。早检查、早发现,以预防疾病。下面列举 AS 和 RA 常见的检测方法。
1. 类风湿因子(RF)
类风湿因子是由于感染因子(细菌、病毒等)引起体内产生的以变性 IgG(一种抗体)为抗原的一种抗体。因为这种抗体首先发现于类风湿关节炎病人,并在类风湿关节炎病人血清中滴度较高,且延续时间较长,因此被命名为类风湿因子。其实,凡是存在变性 IgG,并能发生抗变性 IgG 自身抗体的人,在其血清或病变中均能测出类风湿因子,说明类风湿因子并不是类风湿关节炎的特异性自身抗体。
正常值:阴性(<20 kU/L)
临床意义(阳性):类风湿性关节炎,干燥综合征,结节病,SLE 等。RF 是一种自身抗体,是诊断类风湿关节炎的重要血清学标准之一,但不是唯一的标准,因 5% 的正常老年人 RF 可阳性,随年龄的增高,阳性率可增高,年龄超过 75 岁的老年人,RF 假阳性率为 2-25% 不等。而且在许多其他疾病中出现,如自身免疫性疾病:干燥综合征、SLE、PSS、PM/DM 等;感染性疾病:细菌性心内膜炎、结核、麻风、传染性肝炎、血吸虫病等;非感染性疾病:弥漫性肺间质纤维化、肝硬化、慢活肝、结节病、巨球蛋白血症等都可以检测到类风湿因子。持续高滴度的 RF, 常提示类风湿关节炎的疾病活动,且骨破坏发生率高。有学者指出,健康成年人高滴度 IgM-RF 是发生类风湿关节炎的危险因子。
2. 血沉(ESR)
红细胞沉降率:是指红细胞在一定条件下沉降的速度而言,简称血沉。在健康人血沉数值波动于一个较狭窄范围内。在许多病理情况下血沉显著增快,是病情活动程度的指标。红细胞沉降是多种因素互相作用的结果。
参考值:
魏氏(Westergren)法:成年男性 0-15 mm/h;成年女性 0-20 mm/h
潘氏法:成年男性 0-10 mm/h;成年女性 0-12 mm/h
临床意义:血沉增快,应该考虑以下病理性因素:(1)风湿活动或病情活动:急性风湿热,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等;(2)各种原因导致的高球蛋白血:系统性红斑狼疮、干燥综合征、系统性硬化症和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等所致的高球蛋白血症;慢性肾炎和肝硬化等引起的相对性高球蛋白血症;多发性骨髓瘤和巨球蛋白血症等血浆病理性高球蛋白血症。值得注意的是如 IgM 明显增多而导致血浆黏稠度增高(高黏综合征)的巨球蛋白症患者,血沉可正常甚至减慢。(3)各种急性的全身和局部感染:活动性结核病,心肌炎,疟疾,肺炎等;(4)组织损伤及坏死:心肌梗塞时常于发病后 1 周左右血沉增快,并持续 2-3 周,心绞痛时血沉正常。(5)恶性肿瘤:迅速增长的恶性肿瘤常使血沉增快,而良性肿瘤血沉多正常;(6)其它:严重贫血,甲状腺功能亢进症,铜、砷或酒精中毒等。
3. C 反应蛋白(CRP)
丙种反应性蛋白是一种急性时相(期)蛋白,亦称 C 反应蛋(CRP)。
正常参考值:≤10 mg/L
临床意义:CRP 的临床意义与血沉相同,但不受红细胞、HB、脂质和年龄等因素的影响,是反应炎症感染和疗效的良好指标。类风湿活动期显著增多,与血沉增快相平行,但比血沉增快出现的早、消失也快。CRP 含量愈多,标明病变运动度愈高。炎症恢复进程中,若 CRP 阳性,预示仍有突然出现临床症状的可能性;停用激素后已转阴的 CRP 又阳性时,标明病变运动在继承。炎症缓解期和用抗风湿药后,转阴或消失比血沉快,且在贫血和心力衰竭时不象血沉那样易受影响。CRP 阳性,亦可见于肺炎、肾炎、恶性肿瘤及急性感染、外伤和组织坏死、心肌梗死、心功用不全、多发性骨髓瘤、白血病、胆石症、肝炎、痢疾、风湿热、PM、PSS、结节性多动脉炎、SLE、结核和菌苗接种等。但病毒感染时通常为阴性或弱阳性,故可作为细菌感染与病毒感染的鉴别指标。
4. 抗链球菌溶血素「O」
抗链球菌溶血素「O」,简称抗「O」或 ASO。
正常参考值:成人<200 U。
正常值因试剂不同,年龄、季节、天气、链球菌感染情况,尤其地区不同而有所差别。
临床意义:溶血性链球菌发生的一种代谢产物能溶解红细胞,因此这种产物被取名为「O」溶血素人体感染了A组溶血性链球菌后,「O」溶血素在体内作为一种抗原物资存在。为了对抗这测定这种能中和链球菌溶血素「O」的抗体含量,就称为抗链球菌溶血素「O」试验。正常仁一般在200单位以下,若高于200单位,说明最近有过溶血性链球菌感染。有些病人抗「O」升高,但是没有关节酸痛等症状,不能以为就是患了风湿关节炎,只能说明近期曾有过溶血性链球菌感染,患了扁桃体炎、咽炎、猩红热等一类疾病。但是,风湿性关节炎的发病原因切实与链球菌的感染有关,因此,风湿性关节炎活动期,抗「O」是会升高的。据研究,柯萨奇B病毒、高胆固醇血症、溶血、肝炎、肾病综合症等疾病,均可展现非特异性的抗「O」增高,但是滴度不是很高,类风湿关节炎也是如此。一般以为,类风湿关节炎的发病可能与某些微生物的感染有关,感染后引起异常免疫反应。链球菌也可能混杂在其间,局部参与了感染,因而出现了抗「O」。另外,类风湿关节炎病人「久病体虚」,抵抗力较差,轻易收到链球菌的侵袭,我们在临床上常见到类风湿关节炎病人患有咽炎。还有局部关节炎病人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或免疫抑制剂治疗之后,抗感染能力显著下降,这也是合并链球菌感染的原因。抗「O」并不能像血沉、C-反应蛋白一样作为断定病情严重水温和衡量治疗效果的指标。因此,在类风湿关节炎的检验中不作为通例项目。
5. 抗双链DNA
抗体脱氧核糖核酸分为双链DNA(dsDNA)和单链DNA(ssDNA)两种,抗双链DNA 抗体是针对其中双链DNA 的一种自身抗体。
临床意义:抗双链DNA 抗体可视为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标志性抗体。抗单链DNA抗体后者则见于多种风湿性疾病。
6. 抗组蛋白抗体
组蛋白是细胞核内的一种碱性核蛋白,抗组蛋白抗体即是以组蛋白为靶抗原的一种自身,是抗核抗体的一种。
临床意义:主要与药物性红斑狼疮、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有关。
7. 抗核小体抗体(AnuA)
核小体是细胞染色质中的一种成分,他是由DNA 和组蛋白以特别的方式相连而组成的。在系统性红斑狼疮的诱导和致病中有重大作用。
临床意义:抗核小体抗体比抗 dsDNA抗体、抗组蛋白抗体更早出现于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早期,并且特异性较高。阳性率为50%-90%,特异性>98%。
8. 抗环瓜氨酸肽(CCP)
CCP 抗体是环状聚丝蛋白的多肽片段。以 IgG 型为主的抗体。
临床意义:抗 CCP 抗体检测的主要临床意义在于(1)对类风湿关节炎诊断的特异性高(90.4%-98%),2)有助于类风湿关节炎的早期诊断。(3)可能与类风湿关节炎的活动性相关。(4)提示预后情况。类风湿早期和急性风湿时,血清中可达 50 mg/L,其阳性率为 80%-90%。
9. 抗着丝点抗体(ACA)
临床意义:可见于 50-96% 的局限性硬皮病的患者。在 CREST 综合症可达 98%, 而且,一般以为该抗体是 CREST 综合症的标志抗体。在系统性硬皮病患者中,抗着丝点抗体的阳性率仅为 10%。该抗体可较早出现于患者血清中,仅有雷诺氏现象者也可阳性。临床研究发明,抗着丝点抗体与血管炎、肺受累有关,不随病情变化而波动,而且多提示预后相对较好。
10. 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
ANCA的相应抗原为丝氨酸蛋白 E3、MPO 和一些少见的抗原如弹性蛋白酶等。是系统性坏死性血管炎的血清标志物。
临床意义:(1)ANCA 可出现两种核型:①胞浆型(c-ANCA):主要与韦格氏肉芽肿血管炎有关;②核周型(P-ANCA)可在 Churg-Strass 综合症及溃疡性结肠炎的病人中发生。(2)ANCA 对于血管炎疾病的鉴别诊断及预后估计均有价值,而且是疾病活动的一个重大指标。在病人发病(复发)时,ANCA 滴度均升高。有研究标明,c-ANCA 在血管炎复发前 2-5 周可升高 4 倍。因此,c-ANCA 可作为预测病情复发的指标。c-ANCA 滴度可鉴别复发与其余原因(如感染)造成的病情恶化。
11. 抗 ENA抗体的检测和临床意义
➤ 抗 Sm 抗体
抗 Sm 抗体仅发现于 SLE 患者中,是 SLE 的血清标志抗体,已列入 SLE 的诊断标准。约 30%-40% 的 SLE 患者抗 Sm 抗体阳性,此抗体阴性不能排除 SLE 的诊断。相对抗dsDNA 抗体而言,抗 Sm 抗体水平不与 SLE 疾病的活动性相关,亦不与 SLE 的任何临床表现相关,治疗后的 SLE 患者也可存在抗 Sm 抗体阳性。抗 Sm 抗体的检测对早期、不典型的 SLE 或治疗后的回顾性诊断具有很大帮助。
➤ 抗核 RNP 抗体
抗核 RNP(nRNP)抗体是诊断 MCTD 的重要血清学依据,列入 MCTD 的诊断标准。因其抗原为含有 U1RNA 的核蛋白复合物,故而称为 U1RNP。其在 MCTD 患者的阳性检出率可高达 95%。无论在疾病的活动期或是缓解期,高滴度的抗 RNP 抗体均可持续存在。抗 nRNP 抗体无疾病特异性,在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中阳性检出率如下:SLE 30%-40%,SS 20%,进行性系统性硬化(PSS)10%-15%,皮肌炎(PM)/多发性肌炎(DM)10%,偶尔也可见于 RA和药物诱发的狼疮,不过滴度均较 MCTD 患者低。由于 Sm 和 RNP 是同一分子复合物(RNA-蛋白质颗粒)中的不同抗原位点,两种抗原具有相关性,故抗 Sm 抗体阳性常伴有抗 RNP 抗体阳性,单一的抗 Sm 抗体或抗 RNP 抗体阳性较少见。
➤ 抗 SSA/Ro 抗体和抗 SSB/La 抗体
抗 SSA/Bo 抗体和抗 SSB/La 抗体是 SS 患者最常见的自身抗体。其阳性检出率分别是 70%-80% 和 40%, 而抗 SSB/La 抗体的特异性高于抗 SSA/Ro 抗体,可达 50%×60%. 该两个抗体的同时检测可提高对 SS 的诊断率。部分 SLE 患者也有抗 SSA/Ro 抗体和抗 SSB/La 抗体的检出,其阳性率分别为 35% 和 15% 左右。约 60% 的亚急性红斑狼疮(SCLE)患者,补体缺陷的 SLE 患者和新生儿狼疮患者可出现抗 SSA/Ro 抗体阳性。抗 SSA抗体可通过胎盘进入胎儿,引起新生儿狼疮综合征,出现典型的 SLE 皮损和不完全性心脏传导阻滞。另外,单独出现抗 SSA/Ro 抗体阳性的 SLE 患者,其肾炎或血管炎的发生率较单独出现抗 SSB/La 抗体阳性的 SLE 患者高。因抗 SSA/Ro 抗体与 SSA/Ro 抗原形成的免疫复合物,更易沉积于肾脏和血管壁,造成肾脏损伤及血管炎
➤ 抗 Jo-1 抗体
该抗体最常见于多发性肌炎(PM),故又称为 PM-1 抗体。具有抗 Jo-1 抗体特性的是分子量 110kD 和(或)80kD 的多肽(核仁蛋白)。抗 Jo-1 抗体在 P M 的阳性检出率可达 40%-50%,在 PM/DM 患者的阳性检出率为 25%,单独皮肌炎中的检出率不足 10%,在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中抗 Jo-1 抗体为阴性,因而抗 Jo-1 抗体对诊断 PM 具有特异性。PM 与硬皮病重叠的患者,抗 Jo-1 抗体的阳性率可高达 85%,PSS/PM 中为 25%,PM 伴肺间质纤维化者抗 Jo-1 抗体阳性率可达 60%。
➤ 抗 Scl-70 抗体抗 Scl-70 抗体
几乎仅在进行性系统性硬皮病(PSS)患者中检出,抗体相对应的抗原分子量为 70kD。故该抗体是 PSS 的特征抗体。在系统性硬化症的阳性检出率为 20%-40%, 在 PSS 的阳性检出率为 40%-60%。在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中极少有阳性检出,正常人均为阴性。
参考来源:检验医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