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幸运能够参加这样一个试用体验活动。
我是一名临床医学的本科生,目前在实验室进行神经生物学方面的科研训练,所研究的课题中,将要采用基因组学的方法。看到基因检测,比较感兴趣,基因究竟能够带给我们哪些方面的信息呢?同时,我还记得有节课上,老师介绍道诺贝尔生理学奖得主 Dr. Tonegawa Susumu 曾有过“除了外伤,一切疾病都与基因有关”的论断。所以十分感兴趣参加基因的体检,也很幸运能够被挑选到。
不得不说,知几基因工作人员的效率很快,很快就收到了样本采集器,检测报告的时间也出的很快,官网介绍中说的是大约四周时间,不过实际情况来看,还是很快的,从我收到样本采集器到报告生成,只用了 20 天的时间。
对于这份报告来说,个人感觉可信度还是比较高的,像一些我有家族史的疾病,报告中就显示我患病该种疾病的风险是其他人 5 倍。
这份报告包括疾病风险、遗传疾病、肿瘤疾病、科学用药、组源分析、饮食特质、营养补充等等内容,列出了检出的基因,举个例子,科学用药中说及尼古丁时,报告认为尼古丁对于我而言,药物的有效性更差,具有更慢的药物代谢过程,并且列出了相对应的基因,同时对这一证据的可靠性进行了判断(我不大清楚给出判断的理由是什么,不过作为面向大众的解释说明,我感觉这样就已经很不错了,如果能再进一步在页面最下方,或是其他地方对“证据可靠性”的判断标准有所介绍,我想那会更好一些)
报告中也对一些问题给了我答案,比如,“为什么咖啡对我的作用就不很明显,喝了之后也容易发困”,报告结果让我明白,是我存在着咖啡因耐受,再比如运动积极性偏低的结果正好解释了我不太爱运动的事实(偷笑)。
报告中提示我,动脉粥样硬化和冠状动脉疾病对于我来说是两项高风险疾病,虽然患病风险倍数仅是 1.047 倍和 1.196 倍,但这也足引起我的关注。因为学业和工作的一些需要,熬夜的情况在我身上的确比较多,很多时候晚上两点以后才入睡。现在的研究表明这样的生活方式增加了猝死和心血管事件的风险,而基因体检的报告结果又提示我冠脉粥样斑块的发病几率高于常人,让我不得不重新审视了自己熬夜的这一问题。
总的来说,在我看来这份报告全面详细、有说服力,为我今后的生活及求医问药提供了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