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中华口腔医学会王兴会长、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各位同道:
今天和大家一起分享主题是开业口腔医生的回归。「回归」二字听起来或许会有些沧桑和沉重。与贺周医生讨论这个话题,贺周医生说,海平,这个提法不好,我们既然选择了开业,选择了出发,那是一条金光大道,为什么还要回归?我说,回归不是回头,是回归到我们做医生、做诊所的本源。回归是为了更好地出发。
民营口腔医疗事业快速发展
我们国家民营口腔医疗机构经过了 20 多年的萌芽期和快速发展期,近五年得到了井喷式的发展,但竞争也日趋激烈。一方面,公立医院的、民营医疗机构的,很多在民营医疗机构历练、富有临床经验、深具市场意识的口腔医师纷纷独立开业。他们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了高质量的口腔医疗服务,为医生这两个神圣的字眼,赢得了无数的「赞」;另一方面,资本裹挟着互联网浪潮的强大威力,在口腔行业攻城略地,对整个行业,对医疗市场,对口腔开业医生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前段时间曝光的莆田系、类莆田系也开始侵入口腔医疗行业,使兢兢业业的广大口腔医生饱尝被污名化的恶果。同时,过度的市场炒作人心变得浮躁;原来的「老牌」门诊虽然具有吃「头口水」的优势,也面临着转型升级的机遇与挑战。最近国家的「多点执业」政策,搅动了公立与私立原本井水不犯河水的界限,让泾渭之水不那么分明了。国家政策的变化为民营口腔行业未来的发展,带来了很大的想象空间。
历史、文化和社会系统性问题
今年「黑五月」发生的「魏则西事件」,以及连续发生的令人发指的杀医、伤医事件,将医患关系推上了风口浪尖。我们知道,患者对医疗的误解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政府责任的缺失、监管的错位、媒体的恶意引导、沉重的医疗负担,还有「黑医」和「庸医」的欺骗行为,都让医患关系进一步恶化。实际上,这一切将我们医生推向了公众的对立面,成为了社会矛盾转移的牺牲品。我们可以愤慨、可以呼吁,我们谴责抗议,但这是一个沉重的历史问题和社会系统结构的问题。大环境的改善,绝非一日之功,在当下,作为开业的口腔医生,我们如何自救?我们如何自律?我们如何自强?
医生的回归——医者仁心
美国总统奥巴马在碰到难以抉择的国家大事时,总是要回想他年轻时候的经历,和年轻时立下的理想和心愿。这就是不忘初心!在座的各位医生,回想当年从医时所立下的希波克拉底誓言,回想当年开业的目的,可能是为了财务自由、自我价值的实现、为更广大的患者服务,或者是为了能够按自己的意愿更好地做好自己的专业,也可能是其他的原因……但是,财务自由赚多少才够?实现自我价值,事业做多大才够?
这些问题随着青春的流逝,不断考验着开业者的灵魂。
但是,不管你的目的是什么,你的出发点永远是——医生!我们开业,不回避有财务自由的目的、有生意的成分在里面,但这是医生在做生意,您的服务对象是人,我们的出发点应该永远是医生和医学。
对于开业的口腔医生来说,Doctor 永远大于 Business。实际上,「Doctor」和「Business」,哪一个放在第一位,其行为和结果都是不一样的。如果把医生放在第一位,那就应该把患者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医生设计的治疗计划、对病人每一项的治疗,都应该遵循专业的原则。刚才,美国罗切斯特大学任延方教授所介绍的全科理念中有关医生的几个标准,就是对于专业人士(口腔医生是专业人士!)的要求。如果把生意放在第一位,患者来了,不管口腔健康状态怎样,不管有没有牙结石、牙周病、龋病,先把种植体种上再说,全口 32 颗种植体也不足为怪。这就是你把生意放在第一位,今天把明天的钱都赚了。这不是真正意义上「医生」所干的活!「因果有道」这是佛家的一句话。但是,「黑医」和「庸医」所制造的这些罪恶,却可能会要我们全行业付出代价,着实非常惨痛。
把病人看好,仅仅坚守「底线」(Bottomline) 还远远不够,「底线」只是最基本的要求和规范,要尽量做到最好(the best)。不忘初心首先是不忘医者仁心。
医生的回归———精研医术,砥砺仁医之手
在医疗技术的追求上,光有一腔热血,医术不精、没有本事也是枉然。专业的追求是需要把心沉下来,需要下「笨」功夫,没有捷径可以走,「BAT」(泛指中国互联网大鳄百度、阿里巴巴、腾讯的商业模式)在医疗界行不通,不符合医学的规律。
因此,医生对于专业技术和行业道德应该成为毕生的追求。毛尔加教授指出:一个口腔诊所、一个医疗机构要成功,必须具备道德信任、专业信任、和人性化服务三个必要条件。我深以为然。
首先,病人对诊所的医生要有道德信任。这要求诊所的经营者及在诊所工作的医师在执业过程中,要做到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实实在在地为病人的利益考虑,绝不能坑蒙拐骗、唯利是图……否则一切免谈。
最近发生的一连串的伤医事件,有复杂的社会原因和历史原因,但是医疗行业被「污名化」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作为口腔行业的开业医师,也面临被「污名化」的现实,同样暴露在风险中。
现在紧张的医患关系,很重要的是来源于患者对医生道德的不信任。目前的体制是,医生的劳动价值远远没有通过阳光的途径体现。如果一个行业的价值如果只能通过灰色的渠道才能体现,那么这个行业的尊严、从业者的尊严也就损失殆尽了!只有通过本业赚钱,这个专业才会发展,才会有尊严。
作为开业的口腔医生,独立执业,已经脱离了一部分制度的束缚,我们完全可以通过我们的本业赚钱,所以我们是最有希望找回医生的尊严、重塑医患关系的一群人。我们再不重视本业就没有任何道理了!
除了道德的信任,患者对诊所还应该有专业的信任。病人相信你的医疗技术是高超的,他将牙齿交给医生治疗是放心的,这就要求诊所在医疗质量上严格把关,要努力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精益求精。借用我的好朋友、候任主委贺周的一句话:「回到椅旁,才能找到你自己。」此外,你的医疗服务应该是人性化和个性化的,让患者感到放心、舒心。坚持做到以上三点,诊所的成功就不远了。单靠商业的炒作、百度排名,病人来了,得不到专业的治疗,只有纠纷和痛苦,面对商业竞争,当然是无源之水。没有专业技术支持的过度营销,无异于「谋财害命」,对企业的发展是饮鸩止渴,不可能带来长久的发展。昨天,美国开业医师唐莉在民营口腔分会全委会上提到,所谓营销就是「Good Work And Let Others Know」,我们把治疗做好,让大家知道你做得不错,这才是正确的营销之道。
诊所的回归——医疗质量是最大的政治
诊所开业,至关重要的是诊所的医疗质量。但是医疗质量的提高不可能一蹴而就,人往往避难择易,这可能是人性之恶的一个来源吧。我们静下心想想,「难」的才是你的杀手锏,才是诊所的核心竞争力。专业的打造光靠一天两天、一年两年是不够的,需要经营者用一辈子的精力去不断追求。把质量意识融入到诊所的文化中、融入到诊所的血液中,通过定期学习、病例讨论制度和外部交流营造良好的专业学习氛围,这才是诊所的长青之道,也是诊所人力资源管理的有效手段,也是稳定员工队伍的基本氛围。
诊所的老板唯利是图,掉到钱眼里,员工也会有样学样,对利益过度追求、驱赶作为医生的道德良知之后,过度的治疗、不负责任的医疗也就来了。最后带来的问题谁来收拾?老板你慢慢来收拾,和尚跑了,庙跑不了!所以,不管是道德需求,还是从现实的利益出发,诊所都应该把医疗质量放在第一位。
诊所「做大、做强」与「做精、做专」---量力而行
选择开业那天开始,我们就选择了前行。创业的时候可能是三、五把牙椅,随着事业的发展,搭建了好的平台,建立了良好的质量控制体系,运用了合理的营销手段,诊所慢慢地发展了。此时,每位开业医生都要面对:「做大、做强」还是「做精、做专」?该如何选择?对于开业牙医,「做大、做强」是冲动,但是「做大、做强」并不轻松。
开业牙科医生到底能走多远?在欧美国家,牙科开业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前辈的标杆在那里树着;做牙科永远不如做期货、做投资来得有钱。选择牙科实际是选择了这个专业。「做精、做专」实际上也非常乐惠!
每个人的能力、自我定位不同,有的人更想做好医生,有的人更想做企业家。我想,根据自己的能力来定位。战胜诱惑,需要内心的平和及智慧。
前路与挑战:曙光与阴霾
天津《每日新报》上的一篇报道说,针对「黑五月」这些频发的恶性伤医案件,天津市卫计委、综治办、公安局、司法局联合召开「维护医疗秩序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工作会议,对医闹等暴力行为零容忍。
最黑暗的时刻预示着黎明即将到来。虽然还只是尚需提请市人大审议的安全管理条例,但是让我们看到了曙光。要自救、自律、自强,让我们回归到医生和诊所的本来面目,从我们的微环境、小环境开始做,坚守我们对口腔这份事业的热爱,爱的光芒必将刺穿重重的阴霾。
但是,如果大环境变好了而我们自己还没有改变,那么,天亮了,我们可能还会笼罩在自己制造的阴影中。我们自己千万不能成为那个阴影的制造者!
张震康教授十五年前针对民营口腔说了这么一句话:「今后我们民营口腔医疗机构的发展比预想的要困难,但终究会按照我们所预想的前景发展。」张老师当时是从口腔医疗行业的政策法规、发展现状、市场规模、竞争格局、社会背景等因素出发,认为在民营口腔医疗发展的过程当中,遇到的苦难远远要比我们所想象的要多得多,今天的现状验证着他的预言。但是他认为,在厘清市场现状和发展前景的基础上,民营口腔诊所前景比我们预想的还要好。
对于民营口腔医生来说,我们的成功来源于对自身的清醒认识和不懈的努力;我们的失败缘于盲目和对利益的过度追逐。开业的口腔医生、口腔诊所、口腔行业协会各归其所、各尽所能,凭着我们对行业、对专业、对患者的热爱,自救、自爱、自律、自强。只有回归到本源,我们才能更好地出发。
最后我借用我的恩师傅民魁教授在 2000 年西安正畸年会上给所有正畸医生的一句话:「正畸医生给大众带来微笑的同时也给我们自己创造安定富足的生活。」我想,傅老师这句话,是对正畸同行说的,是对我说的,也是对我们所有口腔同行说的。最后祝在座的所有朋友,事业顺风顺水,生活安定富足,谢谢!
作者简介
卢海平 博士
中华口腔医学会副会长、中华口腔医学会民营口腔分会第三届主任委员、口腔正畸专委会常委、杭州博凡口腔门诊部主任、浙江中医药大学口腔医学院副院长、中华口腔医学会美国 Tweed 国际基金会正畸研究和培训中心教官、北京大学中国 Tweed 中心教官、傅民魁口腔正畸研究中心副主任、英国爱丁堡皇家外科学院口腔正畸专科院士、国际牙医师学院院士、世界牙科联盟(FDI)牙科临床委员会委员。